首页 >> 中医美容

为你解读常见中医成语的故事

中医美容  2019年09月01日  浏览:5 次

  摘要:中医里的养生方有不少,我们会从很多中医典故中看到常见成语,例如对症下药、病入膏肓等等。今天,我就为你介绍一些常见中医成语的故事,让你对这些中医成语多一些了解和认识。 1、病入膏肓

  相传,晋国的君主晋景公生病,先请来装神弄鬼的巫医替他治疗,病情反而有增无减。于是,他派人到秦国求医。秦国派了一位名叫医缓的医生去给他治病。医缓的高明医术全国上下无人不知。

  当医缓还在去晋国的路上时,晋景公做了个梦,梦见从他的病中跳出两个小人。其中一个说: 医缓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可不比前次那个巫医,他恐怕要抓住我们,该往哪里躲避呢? 另一个回答说: 到心的下面、膈的上面,叫 膏肓 的那个地方去吧,看他能把我们怎么样? 医缓到了晋国,绐晋景公辨症后为难地说: 这病不可治啦!病在膏肓,不能采取攻伐的治法,何况也不能到达那里去发挥药效。

  后来,人们常用 病入膏肓 形容病情严重,难以医救。这句话进一步引申时便用来形容一个人犯错误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

  2、对症下药

  华佗是东汉。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两人都患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

  华佗经过仔细地望色、诊脉,开出两个不同的处方,交给病人取药回家煎服。两位病人一看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而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他们想: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什么开的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

  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部,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会好;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部,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

  两人听了十分信服。便回家将药熬好服下,果然很快都痊愈了。

  、起死回生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音国)国,看见全国上下都在举行祈祷,一打听,方知是虢太子死了。太子的侍从告诉他,虢太子清晨鸡鸣时突然死去。

  扁鹊问: 已经掩埋了吗?

  侍从回答说: 还没有。他死了还不过半日哩!

  扁鹊请求进去看看,并说虢太子也许还有生还的希望。

  侍从睁大了眼睛,怀疑地说: 先生,你该不是跟我开玩笑吧!我只听说上古时候的名医俞踰有起死回生的本领。若你能象他那样倒差不多。要不然,连小孩儿也不会相信的。

  扁鹊见侍从不信任自己,很是着急,须知救人要紧哪。他灵机一动,说: 你要是不相信我的话,那么,你去看看太子,他的鼻翼一定还在扇动,他的大腿内侧一定还是温暖的 。

  侍从半信半疑地将话告诉了国王。国王十分诧异,忙把扁鹊迎进宫中,痛哭流涕地说: 久闻你医术高明,今日有幸相助。不然,我儿子的命就算完了 。

  扁鹊一面安慰国王,一面让徒弟子阳磨制石针,针刺太子头顶的百会穴。一会儿,太子竟渐渐苏醒过来,扁鹊又让弟子子豹用药物灸病人的两胁,太子便能慢慢地坐起来!经过的进一步调理,二十来天就康复如初。

  这事很快传遍各地,扁鹊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人说: 他就是使死人复活的医生!

  扁鹊听了,谦逊地笑着说: 我哪里能使死人生还呢,太子患的是 尸厥 证,本来就没有死,我只不过是使他苏醒过来罢了。

  以后,人们常用 起死回生 这个词来形容医生的高超技艺。有些病家有时为了感谢医生,送上一块 扁鹊再世 的横匾,也是颂扬医生医技高超的意思。

  4、讳疾忌医

  一次,扁鹊到了齐国。齐国国君田午热情地招待他。扁鹊见到田午,认真地对他说: 目前,您的肌表部位有疾病,要是不治,会发展蔓延下去。

  田午是个很自信的人,他听后不以为然地说: 我没有病。待扁鹊退下后,他便对旁人说: 医生就是喜欢靠治疗没有病的人来炫耀自己的本领。我才不信呢!

  过了五天,扁鹊去见田午,说: 您的病现在到了血脉,不治恐怕要加重了! 田午说: 我没有病! 脸上显露出厌烦和不高兴的神色。

  又过了五天。扁鹊再一次向田午提出忠告: 您的病现已深入到肠胃,再不治疗就不可收拾了! 这次,田午竟拂袖而去。

  再过了五天,扁鹊碰见田午,转身便走。田午感到纳闷,派人追上去询问其中的缘故。扁鹊回答说: 当初,国君的病仅在肌表,汤药和灸法可以治;在血脉,针刺可以治;在肠胃,尚可治,现在病入骨髓,即便是传说中掌管生死簿的神也没法治,我更不敢主动请求医治了。

  五天后,田午果然感到浑身不舒服,病情很快加重,他想起扁鹊,连忙派人去找,哪知扁鹊已经借故离去 中医认为: 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没几日,田午便死了。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有了疾病,应该积极治疗,若讳疾忌医,到头来只会害自己。对待工作,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也一样,应该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上文就是一些常见中医成语的故事了。中医里的常见成语还有很多,很多成语都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所以说,中医也是一门很严谨的科学,你可以通过学习一些中医典故,来更好的养护健康。

  傣医:别菲解逼,通喃补塔档细,兵沙把晕。中医:清热解毒,祛湿退黄。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腹胀、纳差、恶心、便溏、黄疸,急、慢性乙型肝炎见上述证候者。

小孩中暑的症状
小孩健脾怎么调理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什么症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