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诊断

原来人体自带“解药”

中医诊断  2019年07月16日  浏览:10 次

摘要:合谷穴又称虎口,有清热、止痛的作用。中医说“面口合谷收”,意思是合谷穴对头面部疾病,例如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咽喉肿痛等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相当于身体自带的止痛药。 遇上头疼脑热等健康小问题,普通人要么选择吃药,要么选择硬扛。可是在中医眼中,用好人体自带的 解药 穴位,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小编今天就为大家总结出中医最爱的十个养生防病穴位,没事儿按揉几下,助你强身健体。

止痛

合谷穴

合谷穴又称虎口,有清热、止痛的作用。中医说 面口合谷收 ,意思是合谷穴对头面部疾病,例如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咽喉肿痛等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相当于身体自带的止痛药。

位置:五指并拢,虎口肌肉最高处就是合谷穴。

按摩手法

用拇指尖按住合谷穴,往小拇指方向掐按,力度以感到酸、麻、胀为宜。按压 ~5秒后放松,间隔 ~5秒后再次按压。一般按压20~ 0次,或 ~5分钟即可。

如果用于退烧,还可用牛角梳或汤勺刮颈后大椎穴辅助退烧。

护心

内关穴

内关穴是心包经上最重要的穴位之一,心包经能够宽胸、理气、强心,而内关穴也是个保护心脏的穴位。日常生活中点按该穴能够强心理气,缓解心慌、焦虑、恶心、妊娠呕吐、呕吐等症。

位置:横纹往上 指(两寸),两根筋的中点处就是内关穴。

按摩手法

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压,每次按揉 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或症状有所缓解即可。

感冒

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

位置:后颈部两条大筋外缘,与耳垂齐平处。

按摩手法

缓解感冒症状,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力旋转按揉,力度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日1~2次,每次100下。如果想提神醒脑、消除疲劳,可随时用拇指和食指轻叩风池穴。

舒筋

阳陵泉穴

阳陵泉是舒筋活络的代表穴位,经常按摩可改善膝盖肿痛、麻木、抽筋等问题;阳陵泉作为胆经的合穴,还可缓解 胀痛、两胁胀痛、等胆经问题。

位置:阳陵泉位于小腿上,端坐时,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骨性突起,其前下方凹陷处就是该穴。

按摩手法

用两手拇指对阳陵泉穴施加轻柔而有渗透力的按揉,每次5分钟,每天两次。

腰痛

委中穴

中医讲 腰背委中求 ,长期久坐、姿势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

位置:委中穴位于膝盖后方腘窝正中间。

按摩手法

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按压 ~5秒后松开,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连续按压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还是要以补肾为本。

养胃

中脘穴

中脘穴有调理、补气活血的功效,胃不好的人,尤其是胃部隐隐作痛、不敢吃凉东西等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

位置: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

按摩手法

胃刺痛时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按压 ~5分钟一般可缓解症状。

慢性胃不适,如腹胀、消化不良等,可用手掌轻揉中脘穴,促进消化。

养颜

三阴交穴

三阴交是肝经、脾经、肾经 条经络的交汇处,被称为女人的 不老穴 ,是妇科疾病的首选穴,对不调、痛经,以及腹痛、腹泻、失眠等效果良好。

位置:小腿内侧,足内踝最高处上方4横指处( 寸)。

按摩手法

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10秒后再揉,或顺时针按揉此穴也可。从月经前三天开始,每天按揉三阴交10分钟,坚持三个月,可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要避免揉按三阴交穴。

安神

涌泉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民间有 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 的说法。

如果每天坚持用推搓、按揉等方法刺激涌泉穴,能改善神经衰弱、有助睡眠,且能增强人体的防病能力。

位置: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 、弯屈前脚趾时的凹陷处。

按摩手法

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神经衰弱的人,可将时间延长为20分钟。

补肾

关元穴

关元穴是人体阴阳元气交汇之处,故名为 关元 。经常按摩能够起到补元、温肾、驱寒等作用。男性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女性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痛经。

位置:肚脐下方约四指的距离( 寸)。

按摩手法

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用手掌以关元穴为中心摩擦小腹,做100~200次,直至擦热为止。

百利达人体脂肪测量仪UM-041是利用BIA(生物电阻抗分析法),通过测量人体生物电阻抗来计算体脂肪率的,作为预防生活习惯的好帮手,将协助您做好家庭的健康管理。

通心络胶囊哪里有卖

右腿抽筋是怎么回事

灯盏花产业怎么样

吃什么可以治小便发黄
急性肾炎的饮食
老年人晚上尿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