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国一老和尚点化br南岭北麓有个村庄叫北岸村
中医诊断 2020年07月14日 浏览:2 次
一、老和尚点化
南岭北麓有个村庄叫北岸村,因其位于东河北滨而得名。沿河这一带依山傍水,田土肥沃,谷薯蔬果常年丰收。小孩康健,青年耕读,老人长寿。周围乡邻无不称道北岸村及附近的竹园寨、韩家寨、石坛井等村是块风水宝地。
北岸村临河处有两棵千年古树,高 0余米,名重阳木,一雌一雄,枝干雄壮,树形俊美,冠如华盖。春天叶绿花开,秋季叶色泛红,蔚为壮观。树下有一汪溪流,当地人称“港子”,源自竹园寨的阳华岩,水清流急。古树旁建有一座石拱桥,是周围村寨出县城的必经之道。
有一年夏天来了一个化缘的老和尚,立在桥边古树下乘凉。他问几个村民,说:“此地树大荫阔,桥达两岸,一定叫良木桥吧?”村民们面面相觑,当中有个富家子弟,多年秀才,屡试不第,好奇地问道:“这位长老如此肯定,定有说法吧?”树荫下的港子边太过凉爽,和尚歪身掩鼻打了个喷嚏,答道:“这两株良木雌雄有别,近在三五步之遥,历经千载仍枝繁叶茂,近看是夫妻树,远观则龙凤呈祥。树下拱桥坚固雄伟,达民济世。村寨良田万顷,瓦檐高耸,人壮牛肥。此处若不为‘良木桥’,可惜了。”
村民们听得入了神,秀才又问:“您看此地风水如何?龙脉可正?”“依贫僧看,贵地阴阳调和,龙腾凤翔,文曲星光芒闪耀,近期必出贵人。若是再请一风水能人端正指点,村貌必会大有改观。”
刘秀才想,古树状似华盖,而和尚立在树冠下,据说和尚华盖罩顶是走好运。秀才拿出十二分客气,留和尚在家住宿一晚。秀才父母见儿子眉舒目展,料定孩儿遇到了高人,出头之日不会太远了。全家老小、主仆上下个个喜笑颜开。
和尚的这番高论很快传开了,北岸村也就改称良木桥村了。说来也怪,次年那个秀才得中举人,后来官拜巡抚。
二、风水师教化
秀才父亲叫刘德友,是个开明的绅士。从爷爷辈起,省吃俭用,积攒余钱买田买山,到刘德友手上已有田地数百亩,村子的后龙山全是他家的。但与电影中的恶霸地主不同,他给长工和丫鬟都开足工资,经常与长工一起下田劳作。遇到灾荒年月,还酌情减免佃户的租谷。
秀才是刘德友的长子,名刘严,是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生,看不上买田发家的观念。所以要是刘严还考不中,一家还不知他的出路在哪。这下好了,刘府算是有财有势的大户了。不过,村邻上下的人开始犯嘀咕:他家会不会一改以前的平和善良而变得飞扬跋扈?
刘德友从外地聘了一个风水师来常驻,本地也叫地理先生。这个地理先生姓曾,人们都叫他曾先生,至于他的大名,估计只有刘德友才知道。刘府包曾先生吃住,每毕竟没有人希望自己被党派纷争所限制月还付给相当于两倍教书先生的薪水。刘德友为啥这么做呢?据说刘严从外地回了信,要家里收敛锋芒,多行善事,不懂的可请能人指点。
“先生,雨停了,我们出去转转?”刘德友说。“我正有此意啊。”曾先生应道。
两人沿村子周围的田地走。从阳华岩流出的泉水蜿蜒绕村而过,雨后港子也变浑浊了。
“许多人还吃这港子水?”曾先生问。
“是啊,港子往一些人家门前经过。现在雨天水浑,有人就走远点去龙头井挑水。”刘德友答道。
“我看到有两处水脉很旺,适合于挖井。”“好啊,那太感谢先生了。”“刘兄不必客气。”
“港子水位比田低,你们这些田怎么灌水呢?”“从高处田往低处田流啊。”“这种过田放水有弊端,高处田的肥水全流走了,而且灌水速度慢。”
“先生有好办法吗?”“可以每隔一段筑个拦水坝,分级抬高水位。”“嗯,好法子!”
“这块是井眼田吧?几个地方在冒水。”“是啊,这块田不但每年产不了几斤谷子,而且总排不干,收割时田是湿的,人又累,谷子又脏。”“何不挖深把埂子垒高做鱼塘?”“是的哦,有米有鱼才算年年有余啊。”
两人正谈得兴起,管家杨胖子跑来了,气喘吁吁地说:“长工张老四的母亲病了,要告三天假。”“好吧,你问下他抓药的钱够不够,不够的话,先支点工钱回去。”刘德友说。
到晚饭时间了,曾先生、管家与刘府家人一桌,仆人与长工两桌。主人家往往多一个菜。先生、德友及其小儿子刘松三人晚餐要饮一壶酒,但中餐若没来客不逢年节一律不上酒,不是没酒瘾,而是节约的习惯。
刘府小儿媳发现,自从曾先生来了后,晚上用餐时间变得绵长了,酒也喝得多了。以前父子俩小半壶就够了,如今得灌一大壶满的。她常常在心里骂:老头子哪根筋搭错了,要白养一个酒囊饭袋!
曾先生喜欢细嚼慢咽,其他人都狼吞虎咽的。“菜里好像有细沙?”曾先生疑惑地问。“是盐砣里的沙子。”厨房专职师傅答道。
“唉!如今的盐商坏了良心,一个个往盐里掺沙子赚黑钱。”刘德友长叹世风日下,又觉得无可奈何。“我建议先把盐在碗里用水溶一下,等沉淀后,用上面的清盐水煮菜。”曾先生提议。
小儿媳插话道:“那下面的盐分不可惜了?”
“我有办法,用细竹篾织个滤筛,滤掉沙粒。”厨师很精灵。
“好,就这么办。集思广益就是有好办法。”刘德友重重地放下杯子说。
按照曾先生的指引,刘德友组织村民开凿了两口新水井,果然井水茂盛。两口井都在水沟边,而井水的水位竟然高于水沟的水,人们都认为有神灵护井。一口井离瓦窑近,就叫瓦窑井;另一口靠近黎家,就称黎家井。加上刘府屋边的龙头井,一村就有三口井了。
村里办了一个私塾,有十多个儿童上学。私塾先生教法古板,孩子们越来越没有读书兴趣。曾先生看见有的孩子逃学,去田地或果园里偷摘花生、黄瓜或水果,要么就摸鱼捕鸟,游手好闲,有失管教。一天,他跟刘德友说:“私塾先生年纪大了,可以换一个更有能耐一点的。”“我也发现有些小屁孩不愿读书,还干坏事。这样吧,你去物色一个好一点的先生来。”“可能要提点待遇上去。”“这个好说。”刘德有在村里有威信,是讲得准话的。
有天晚上临睡觉前,曾先生肚子饿了。这几天感冒,白天没有胃口。他在餐厅遇到刘府小儿媳,问道:“还有粥没?我想吃点粥。”小儿媳横了一眼,慢条斯理地答道:“锅里没粥了,碗里喂狗的还有。”“哦,那就算了。”曾先生没想太多,转身睡觉去了。
曾先生请来了一个四十来岁的教书先生,可有文化了。刘德友的孙子放学回来说:“我们先生讲课好有味道,能把句子的意思说明白,还能讲历史故事给我们听。我背文章更容易了。”“是吗?那你得好好努力,要像你伯伯那样考中功名。”“阿公,我一定荣宗耀祖!”“这奶崽懂事。”曾先生放下捋着胡须的手,伸起姆指夸奖。
这里的后生还算聪慧,十年后陆陆续续有人考得功名。其中刘德友孙子考中进士,超越了他伯伯,另有两人考上贡生。良木桥村人杰地灵,已是百里闻名了。
“不好啦!钟二楞子连牛带人掉港子里了,脚摔折了,牛也爬不上岸了!”一大早有人在村里到处报信。
原来从村里到田垌去劳动,要过一座木桥。说是木桥,其实就是三根树干拼成的桥板。挑谷担粪,赶牛犁田都得往桥上过,不然至少要绕上大半里路,往良木桥或是枫木桥两座石拱桥过。
刘德友问曾先生:“后龙山有大松树,把木桥加宽怎么样?”曾先生思忖了一会,答道:“我看应再架一座石拱桥。”“石拱桥?那得花多少钱?”“村里各户都不缺钱米,小户人少凑点,大户人家尽量多筹些,寨子岭有石头,我负责请石匠和工匠。”“我多出点钱倒是小事,就怕有人不愿出钱。”“这样吧,桥建好后立个建桥功德碑,按出资多少排名。不愿出钱的就多出力,帮工匠打下手。”“这可是大工程,得组织大伙商议一下。”“这也是千秋功业。据我所知,良木桥是你爷爷辈与周围三个村子筑的。枫木桥是秦军到此地驻守时,官府修的。老兄何不在你这辈做件功勋大事?”
在曾先生的谋划下,刘德友组织本村三十九户人家集资建成了一座新的石拱桥。因它处于另两座石桥中间,取名“正中桥”,后又叫做桂花桥。从此,良木桥村拥有“一村三井,一里三桥”的美誉。
有年连续下了十天大雨,村子中心的龙头井竟冒出了浑水。一个老人说道:“这是土地神发怒了,村里人要遭殃了。”众人大惊失色,赶紧请曾先生施法消灾。
曾先生以井为中心,先绕一小圈,又绕一大圈。对大伙说:“这个水井用了几代人了,任何事物都有寿命。我见周围房屋基脚出现了裂缝,说明有下沉的趋势。这口井要填上。”
“这可是龙头井啊!填过了村里还有龙脉吗?”“对啊,龙头井谁敢填?先生看走眼了吧?”众人不解。
“听我慢慢说,龙有祥龙和孽龙之分。其实村里的龙脉在东山岭和寨子岭,东山岭树木茂盛,为青龙。寨子岭石头浅白,为白龙。若不填井,将致屋危人险。大家自己决定吧。”曾先生说完已是上气不接下气,岁月不饶人了。
“曾先生自来到村里,多年来还未办错一件事呢。”有人说。
“也是,去年豆子塘村几个小孩闹病夭折,请曾先生去捉妖。他发现对面岩口寨的洞口有条黄色石龙,正张口朝向村子。结果把村名改为‘龙造窝’后,又服了草药,小孩的病全好了。”
“我还听说,刘德友叔公前天见雨停了想去小圩卖谷子,曾先生观天象看地理,说不宜出门,叔公就没去。结果昨天传来勾挂岭前天垮方的消息,听说有个过路人好险跑得快,不然就被埋了。”
“还是听从曾先生的吧。”
最后少数服从多数,听曾先生念咒行法,村民用九床棉絮和九口菜锅堵灭了龙头井,上面又盖上黄土。
一转眼十七年过去了,刘德友老了,家里田产交给小儿子刘松和儿媳掌管。曾先生也老了,要回他老家道县了。分别那天,这两个老人哭湿了各自的衣襟。
三、后记
两年后,村里有人提出交给私塾先生的米谷过重,比邻村的先生多出两倍。于是在多数人拥护下,降低了先生待遇。先生没说什么,还是一样尽心教书。只是对一些孩子经常缺课有意见,因为缺课的理由是随大人走亲戚、吃酒或帮助家里干农活,照看弟妹。
后来,村里就一直未出过人才,老人说是‘断科’了。而且连续几年田地遭受虫灾,人畜也经常染病。刘德友的小儿媳突然想起一件事,就是那无奈之下天晚上曾先生找粥喝,是不是受了侮辱就报复全村,使了阴谋法术断了村里的龙脉?
众人疑惑不定,就请了一个姓卫的地理先生来看风水。这个卫先生跟曾先生的观点很不一样,他听了村里人的反映后,就断然说道:“你们把龙头井填了,不就断了龙脉了吗?港子水就是一条活龙,架上三座石拱桥,就是在龙身上钉了三个蚂蝗钉。”
众人惊呼:“上了曾先生的当啦!”
又过了三年,刘严因看不惯官场黑暗,携家眷提前告老还乡了。他敏锐地发觉后龙山存在泥石流隐患,龙头井旁边有凹陷的可能,劝说包括自家在内的多户人家搬迁转移到开阔地带。他还带回了江南地区的种植技术、水利技术和除虫害办法,拯救了家乡连年欠收的农业生产。又把私塾扩建为“良木公共学堂”,对周围邻村开放性办学,鼓励家家户户送适龄儿童入学,减免贫困生的学费。于是良木桥村以及四周村寨,又重现了五谷丰登、人才辈出的龙脉旺盛景象。
共 419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本文首先讲述了一个桥的名字来历。这座被老和尚看好的风水宝地因为河上一座桥得到老和尚的点化,改名为良木桥,改变了刘秀才一家的命运,刘家也因此风生水起,刘秀才得中举人,官拜巡抚。可后来,刘家又聘请了一个风水师来常驻,这位曾先生,吃住在刘家,还付给他丰厚的薪水,为刘家老爷刘德友指点迷津,为他发家致富出谋划策,为村子办了许多善事,久而久之,刘府小媳妇多嫌曾先生,对他言语不恭,曾先生的让村里人填埋了一口用了几代人的水井,从此,村子里开始走背运,每况愈下,村里人便请了另一位风水先生,先生说被人断了龙脉,众人才惊呼上了曾先生的当 。后因刘秀才因看不惯官场黑暗,携家眷提前告老还乡,他敏锐地发觉后龙山存在的隐患所在,及时整治,于是良木桥村以及四周村寨,又重现了五谷丰登、人才辈出的龙脉旺盛景象。小说有传奇色彩,故事一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贴近生活,读来饶有趣味,引人共鸣!推荐欣赏,问候作者!【:刘柳琴】
1楼文友: 22:07: 4 欣赏佳作,为佳作点赞!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刘柳琴,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笔耕不辍,全国第二届职工文学创作班学员。2012年荣登草根名博文化新人榜。已在多家站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回复1楼文友: 22: 5:20 谢谢刘社长费心编按!备受鼓舞。
2楼文友: 22:22:2 风水风水,有风有水,气乘风而起,界水则止,青龙白虎之地,必然山清水秀,且不论风水的真假,几千年来的堪舆师们都在为风水与人文的结合而努力着,风水良好之地,必然人居安稳之地,易经思想已经贯彻了中国人思维,生活处处都有易经的影子,不应该把易经当作一门神秘的玄学,更应该当作一门教人做人,安家置宅之书,欣赏老师文段,油然而生此感,若有得罪,请多多原谅,遥祝春夏之交,笔健文丰,开心快乐! 不见长安·之后
回复2楼文友: 22:41:29 感谢长安老师深度评阅,让我长知识了。
楼文友: 22:47:12 欣赏作者精彩小说。
回复 楼文友: 07:59:2 感谢寒梅老师驻足鼓励!
巴中妇科医院哪家好秦皇岛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经络疏通后要注意事项
- 上一篇: 藩国原创抬头向南望
- 下一篇 藩国正宫小梁州城市美容师br穿着橙装走巷间
-
管理看房的时候需要看什么六大技巧需了解
2020-09-17
-
中药材价格陷入下跌通道
2019-07-15
-
四川中医药局组织专家赴雅安培训适宜技术
2019-07-15
-
泡脚方法不当会让你受罪
2019-07-13
-
地苏木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2
-
西瓜多次采收高产栽培技术
2019-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