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诊断

大法官的理性情怀呢

中医诊断  2022年02月21日  浏览:8 次

《司法的理性与人文精神》张学群 著

□ 黄闽

《司法的理性与人文精神》一书系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二级大法官张学群所著,作者怀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始终不回避司法审判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将其集成与展开,倾其心力、多有洞见。比如,关于实现司法价值的窘境、发现错案机制的缺失、提升司法能力的局限等。我认为,这是一部透彻了解中国司法问题的 百科全书 ,是对这些中国司法问题的多样化揭示与铺陈,为中国司法改革的顶层政策制定者、研究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十分丰富多样的素材。我想,这是该书的重要贡献。

在中国,所有的司法审判话题都离不开执政党的战略布局,离不开国家发展的大战略。该书的谋篇布局,从执政党的经典文献到领袖人物重大学说的阐述,将政治、政策与司法嵌入、衔接,将司法改革的方向、趋势,以 法治思维 的方式予以诠释,将自身独特的大法官和政治家的立场相融合,满怀对国家法治的深刻关切。

人民法院的工作涉及到法治精神与司法价值、实体与程序、司法公信与公正司法,法治权威与司法权威等几乎所有的基本法学理论和重大课题。该书并没有回避这些问题。

对于法治的宏观探讨,该书指出: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社会而言,寻找法治精神的生存土壤必然要从我国、我们民族的特殊性中,从我们本土的、东方的传统中,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发现资源。

关于程序正义,该书深刻指出: 程序正义观念延续至今并得到全球各国的关注和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程序正义的目的在于限制权力、保障权利。这是通过程序约束恣意的功能来实现的:程序界定各程序参加者的角色分工和角色,以此限制各程序参加者的恣意,尤其是国家权力的恣意。

又如,法官权威来自何处?法官权威的根本是司法公正,该书从一个侧面提出 尊重当事人 的论述。这是一个细致而专业的观察:尊重当事人,看似简单而寻常,然而,它却蕴含着法官的理性思考以及对司法公正的深刻认识和诠释。尊重,不仅仅停留在一般人格尊重的层面上,更蕴含了对每位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实体权利、程序权利、人身权利、人格尊严的全面尊重。尊重当事人,源于法官的内涵和修养,源于法官的自尊与自律。

更会让大S在外与人易有口舌之争。风水师因此建议大S搬回S妈的住家 关于法律的运用,张学群如是说: 让法律的运用成为艺术。黑色法袍映衬雕塑般沉静的审视,正义与邪恶都为之一凛。人民放心地把诉争托付于法官并相信在以国徽、法台为背景的法庭之上他们可以随着法官的节奏解读秩序、解读文明、解读效率,这,就是法官应有的威仪。好的法官审理案件,如大匠运斤,举重若轻,举轻若重,得心应手。字字珠玑,丝丝入理,美轮美奂。

法治是一种实践的事业。张学群并非只关注 形而上 的思辨,高度肯定和重视司法实践对法官能力的提升是该书的重要特色。 实践篇 提出了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机制,司法经验的体系化,严格限制提起再审条件,保证庭审在诉讼中的决定性作用等观点,值得读者研究和关注。

人文篇 是整部作品最有情怀的部分,也是作者 专业做事、情义做人 的真实写照。在人生观上,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人生在世,不足百年,一定要活出精神、活出品味、活出境界。法官的人生境界既同常人又异于常人,其核心或者说基石,就是 良知 。 良知是人性的根本体现,是最基本的是非之心、羞耻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所应该遵循的内心法则。

在价值观上,作者提出:公正司法 就像阳光对于每个人那样,是生命的一部分 。对法官而言,公正司法从途径上看,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思想的坚定,这是前提;二是能力的提高,这是基础;三是廉洁的操守,这是保障。

在法治成为国家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大背景下,人民法院要大有作为,就必须提高法官的素质和能力。这需要学习和持续的再学习。从全书的旁征博引中可以看出张学群是个好读书之人,他推荐法官读的书,有理论书、历史书、社会学,更有国学经典。对于国学,他所着笔墨最多,最有情怀,最见功力,也最有意思。 学点文学,特别是唐诗宋词,能使生活充满诗情画意,快乐一生。 张学群如是言。

《司法的理性与人文精神》一书是一部体系化的、内容结构均复杂的作品,所涉及的问题亦是法学学界和实务界长期研究、探索的重大问题,作者需要在党政、学术、理论、实务、民间多种话语体系中转换论述。而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至今却难有共识,诸如司法的中立、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冤错案的生成与防范等,都可以在未来深化研究中加以完善提升。也正因为如此,该书的出版,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作者系法律出版社社长)

南昌男科权威医院
济南看白癜风权威医院
银川子宫内膜炎治疗费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