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减肥

俊采星驰回忆民进本溪钢校冶专支部的那些老

中医减肥  2020年04月08日  浏览:13 次

俊采星驰-回忆民进本溪钢校(冶专)支部的那些老师

俊采星驰-回忆民进支部的那些老师。

本溪钢校七十年系列回忆。

写于2018年2月27日。

农历戊戌年正月十二。

一。

民进本溪钢校支部,始建于1956年底,是本溪市少数几个最早的基层组织之一。当时有:朱光璧、荆元舜、于克忠、李德明、李思骏、贾卓如、何廷元、任传艮、曾发球九个人,支部主任是于克忠。据一位当年的老校友回忆,1955年时,于克忠老师教矿山机械课,贾卓如老师教俄语课。

1957年开始了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反右倾、运动,直到1966年开始,组织发展一直处于低潮,民进本溪钢校支部也就没有机会再发展会员。文革10年,停止了组织活动,直到1978年。恢复组织活动后,当初成立民进支部时的9名会员只剩下朱光璧、荆元舜、李德明、任传艮、于克忠、曾发球六人,于克忠、曾发球后来去了本钢工学院,李思骏、贾卓如、何亭元三人被的浪潮推向了何处、流落到何方,现在恐怕也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了。因为和他们同时代的人几乎都已经去世了。

1978-1984年,这一时期民进本溪钢校支部发展了胡长泰、李志新、李长祜、刘承勋、毕光五位会员。

1985年本溪钢铁学校更名为本溪冶金专科学校,民进支部也随之更名为民进冶金专科学校支部。这一年的年底,民进支部发展了四名会员:马秋英、姜士清、关文玉、李振亮。

1986-1987年民进冶专支部又发展了3名会员,路文芳、林翠娥、赵伟。至此民进冶专支部已经发展壮大到15名成员。

1985年本溪冶专支部进行了换届,选举李志新为支部主任,李长祜为副主任。

1988-1996年期间,又有薛文风、韩树民、董显亮,王永德、相玉红,胡晓荣等等,相继加入民进支部。

这当时本溪冶专的办公楼,民进冶专支部办公室就设在五楼。

多年以来,不论是民进钢校支部还是民进冶专支部,一直是民进本溪市委基层组织的一面旗帜,几乎连年被民进本溪市委评为优秀支部。1994年还被民进中央授予“民进全国先进基层组织”称号,李长祜老师代表本溪冶专支部赴北京出席表彰大会,并接受民进中央颁发的奖状和由赵朴初亲手书写的一幅书法作品“百花令”作为奖品。

这是著名书法家,民进中央副主席赵朴初先生生前亲笔题写的《百花令》

我是在1985年12月30日被批准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的,这个日子我记得非常清楚,因为这一天刚好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建立40周年纪念日。与我同时被批准加入民进的还有姜士清、马秋英、关文玉 。

当年本溪冶专是全市工作先进单位,由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陈书兰负责这项工作,她原是一名政治老师,素质很高、精明干练,处事果断,认真负责。我们四人批准入会的公告,是用大红纸张榜在学校大门口收发室墙上公布出来的,享受了和加入同样的政治待遇。

那时候我在学校属于小字辈,职称还是助教,时任民进支部主任李德明老师亲自找我谈的话,他根据我在学校里政治表现和教学工作情况,决定吸收我加入民进组织。当时学校民进会员有朱光璧、胡长泰、任传艮、刘承勋、李志新、李常祜等等,这些人在学校里可以说个个都是大名鼎鼎、参天大树、栋梁之才,而自己还是一棵小树苗,我与他们为伍,既感到自豪,又感到有压力。于是就说:“我才是一个助教职称,加入民进能够格吗?”听到我有顾虑,李德明老师就和蔼可亲地对我说:“这不要紧,你现在是助教,将来你也可以晋升讲师、副教授啊”就这样,我以“会外人”身份经受了一个阶段的组织接触、了解和考核后,就正式加入了民进组织,成为民进支部一名成员。

1986年,我获得了学校优秀质量教师的称号,并于1988晋升为讲师,1994年又凭着自己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的成果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与我同时晋升副教授的年轻教师还有李森林、李晓梅、郭永江、胡学林、鲍溪清、康晶、闫万举等8人,加上前一年破格晋升的两位年轻的副教授方亦圆、李光浩在内共计10人,这在当时全校近百名年轻教师中属于脱颖而出。现在回想起来,我没有辜负李德明老师当初对我的期望,也没有辜负那一个时期民进支部对我的培养。

二。

我入会的前后,李德明、胡长泰、任传艮、刘承勋老师就退休了,朱光璧老师比他们年龄大,早在1982年就已经退休了。尽管退休了,但是我们还在一个民进支部里参加组织生活,时常可以见面,接触也比较多。

李德明老师是教测量专业课的,他和朱光璧老师都是解放前就在本溪联中(本溪钢校的前身)执教的老前辈。胡长泰、任传艮老师是属于建国前后本溪钢校花“高价”从全国各地招聘来的名牌大学毕业生。所谓“高价”就是每月工资800工分,这在当时可以买800斤大米,算是很高的工资。建国前就在学校执教的那些老前辈以及学校高价招聘来的那一批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可以说是本溪钢校这艘航船的压舱石,为本溪钢校最初乃至后来几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德明老师学识渊博、为人谦和。在以他和吴永义以及关文玉等为代表的几代测量专业教师支撑起来的本溪钢校测量专业,是一张靓丽的名片,在全国冶金也是闻名的重点专业,冶金部曾经把制定全国冶金《测量规范》这样重大的技术项目,委托给他们来完成,东北工学院曾经多次提出要把本溪钢校测量专业合并到东北工学院采矿系里,但本溪钢校始终没有放。

胡长泰老师是浙江人,解放前毕业于上海交大。我在校读书时,他教过我们矿山机械专业课,讲一口宁波话,同学们经常听不懂。比如有一次他给我们讲汽车原理时,讲了一句专业术语“搭铁”就是老式汽车可以看到有一小段铁链子拖在地面,那是用来放电的,不是学汽车原理的人是不会注意的。胡老师用宁波话说出来是“得帖”他讲了好多遍同学们都没听懂,最后他在黑板上写出来才弄清楚,逗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胡长泰老师不愧为上海交大的高材生,学识功底深厚而扎实,除了专业知识外,他的专业英语基础也特别好,直到晚年他的记忆力都好的惊人,只要他经历过的事情,都会记得清清楚楚,别人记不清楚的事情都会去问他,在当时,那真是本溪钢校的一本活字典。

由于我们之间比较熟,我撰写的学术论文的内容提要部分,也时常会请他帮忙翻译成英文,经他翻译的东西质量特别高。我永远都忘不了胡长泰老师对我的帮助,我的学术成果里有他的心血和汗水。

前排左数:朱光璧(左1。李德明(左2。荆元舜(左4。李长祜(左6。

前排右数:李志新(右1。王柯珍(右2。吴庆升(右3。关文玉(右5。

后排路文芳右3。李振亮右4。张宝田右5。

任传艮老师是解放前南方一所由教会办的大学毕业的(叫什么大学记不清了)他在本溪钢校教化学课,化班的许多留校同学刘亚琪、李淑芝、蔺科、王颖、秦丽萍等都是他的学生。

任传艮老师一辈子生活简朴,不注重穿着打扮。冬天始终穿一件当时只有一线工人才穿的那种劳动布棉袄,就是用缝纫机扎成一寸宽竖条那种劳动服棉袄。一年四季总是背着一个黄的有些发白的旧书包,里面放着他讲课用的讲稿以及教学参考书、学生作业本等等。对面走过来,你根本看不出他是一名大学老师。可是,谁也不会相信,他又是全校最有钱的人。八十年代初,家里的存款就超过万元,那时的万元户,全国又能有几个。

他学问很深,知识面很宽,爱好广泛,可以演奏非常优美动听的小提琴曲,能讲一口纯正的伦敦古语。我刚入学时,就听人们传说,任老师记忆力惊人,剧本、中国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都能倒背如流,这显然有虚誇成份。后来据郭贤老师回忆,有一次在他家闲聊时曽问及此事,任老师笑答:“年轻时为了锻练记忆力,曾背过红楼梦目录,但倒背如流是没有的事”他说年轻时确实全文读过英文版的剧本。

他的夫人是本钢总医院的大夫,两口子都是苏州人,一辈子膝下无儿无女,老两口始终相敬如宾。然而,也各有特性,做饭时两人各做各的,分别做自己喜欢的饭菜,吃饭时,还炫耀自己做的饭菜好吃,请对方尝一尝。

晚饭后他总是愿意到办公室去看看书,备备课,之后就拉拉小提琴,晚上八点之后再把门锁好回家。和大多数老年人一样,做完一件事往往总是不放心。比如他锁好门后,走出一段路,总是要再回来推推门,再确认一下门是否锁好。久而久之,同志们就传开了,拿这件事和他开玩笑。后来,干脆演绎成为“任老师每天晚上关好灯,锁好门,在漆黑的走廊里,还要踮起脚尖从办公室窗户往里望一望,看看电灯关了没”逗得大家一阵笑声。

刘承勋是体育老师,长期担任体育教研室主任,他和王永成老师都是体育教研室的老前辈。刘承勋老师人品非常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为人善良、厚道、谦和,平易近人。瘦高的大个,但很结实,平时总是穿着深蓝褪了色的厚秋衣运动服。目光深邃,炯炯有神,体育老师的职业生涯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身体素质好,体育专业技能很全面,跑、跳,投掷,排球、篮球、足球样样精通。直到现在,他在运动场上指导学生和教职员工打排球,投铁饼、铅球、标枪的身影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每年春、秋两季运动会前后是他最为忙碌的日子。朝阳里、夕阳下都能看到他带学生训练的身影。不论什么时候,他都会十分耐心地指导每一个向他求教的人,不厌其烦地把动作一遍一遍地重复做给你看。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做撑杆跳高的动作:手里攥着一根长长的大竹竿,从远处加速助跑而来,纵身一跃,被重力压的有些弯曲的竹竿把他的身体轻松地弹射到高空,当他的身体越过横杆时,手里的竹竿瞬间被轻轻地推出,整个动作完成的是那样干净利索,轻盈而优美。还有就是投掷标枪、跳等,这些项目可以说都是刘承勋老师的强项。这里面有多少项本溪市记录是由他保持的,我现在记不清了。他还是我校冰球队的主力和教练,我校职工冰球隊在本溪市是很有名气的,王永成、张家齐、谭作信,刘万程、栾晋才、关文玉等都曾是校冰球隊成員,参加过本鋼和本溪市的比赛,拿到过好成绩。

这些老教师的晚年生活也是各有不同。任传艮老师和老伴一起回到了苏州老家,叶落归根了。曾有冶专的老师去看过他,据说生活的还不如在学校好,在学校有和自己相处几十年的老同志相陪伴,有学校老办的像亲人一样的照料,过年过节有自己教过的学生来看望,这些他都没有。膝下无儿无女,虽然不缺钱,但缺少朋友圈,不免有些孤独寂寞。

相比之下,在学校的这几位老教师就好多了,他们始终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里生活,还可以经常参加民进支部的组织生活。他们按时缴纳会费,坚持参加活动从不缺席。

他们的道德品质都很高尚,虽然年龄都挺大了,又都是民进老前辈,但是他们并不以老自居,而是按照一个普通民进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次活动都是按照要求的时间提前到会,并且积极发言。

李德明老师晚年患有肺气肿,长年累月咳嗽和哮喘,冬天更为严重,经常到医院住院。这个时期,我在民进市委工作了,年终岁尾都要去走访慰问这几位民进老前辈。我和关文玉老师常会去看望他,每次去看望,他都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的,了解民进的情况,对民进的工作非常关心。他那双因年老瘦弱而显得柔软细嫩的手,使我感觉到十分温暖,同时心里也会掠过一丝酸楚,知道这些老前辈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胡长泰(左2。李德明(右1。

胡长泰老师一辈子一直都很瘦弱,“有钱难买老来瘦”到了晚年,基本上保持健康,没有得过什么大病,也基本不去医院。但睡眠不好,临终那两年,由于太瘦了,几乎是皮包骨,体力不支,长年卧床不起,每次去看他都是躺在床上。但是精神矍铄,记忆力丝毫不减,而且很健谈,常常回忆起许多过去的事情。他的老伴身体很好,操持着家务,细心地照料着他。他的儿都孝顺,时时陪在身边,特别是他的儿子胡少东,我们俩也特别熟。胡老师的晚年一直是幸福的,直到平静的离开这个世界。

斗转星移,建校之初在校执教的那批最早的老教师,还有整个五十年代从国内各高校分配来的那些大学毕业生以及留校工作的那些老师们,许多人都已经相继作古了,如今还健在的老师也已经进入了耄耋之年。他们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把自己毕生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了本溪钢校-本溪冶专这块热土,奉献给了国的冶金教育事业。

一代宗师,俊采星驰。尽管他们大部分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天空。但是,他们的形象和风采却深深地铭刻在几代学生的心中,至今难以忘怀。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

陈广学、朱光璧、吴庆升、王希烈、李德明、于克忠、徐福洋、关绍卿、肖长年、任传艮、胡长泰、王素泰、苑之初、王贵勤、楼中夏、王凤朴、关百成、李荣崑、肖洛明、荆元舜、吴永义、姜明玉、吕桂复、吕东岳、逄万良、贾广业、李春德、汤望霓、王希廉、赫贵成、沈金有、裴志宝、董长恩、陈友庆、汤铭奇、马福煌、赵亚跃、王立桀、张 瑗、马英杰、谢殿良、程鹏升、吉所义、丁维陆、孙光玺、金铁纯、李文生、陈书兰、魏文荣、孙岱松、李晓珍、袁佐才、陈庆标、刘庆有、于连贵、刘智庆、刘万成、张炎升、李国殿、张万举、张家奇、王福林、李长祜、李志新、李儒堂、王柯珍、谭作信、陈益尉、高凤志、孙本壮、和铭玉、薛若衡、王永厚、陈吉光、刘承勋、王永成、刘家贵。。。。。

衷心祝愿目前还健在的老师,晚年健康幸福!

面对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再看一看下面照片中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容,曾记否,都有谁?每张照片给出一个关键词。

1元老。

2看望老师。

3数学组。

4喜悦。

51982年。

61963年教务科全体。

7班主任夏令营。

8拔河比赛。

91981年在大连招生。

10班主任夏令营。

11送曹国君。

12八十年代。

13陈广学老校长在挥毫题字。

14吕桂复、吕东岳。

15王柯珍。

三。

1985年至1994年,这一期间李志新老师担任民进冶专支部主任。

李志新老师1936年出生于沈阳市,1956年至1960年在长春地质学院读书,1960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当时的本溪钢铁学院(本溪冶专、辽宁科技学院前身)担任地质学教师,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6年退休。

李志新教授代表民进市委发言。

李志新老师是我校一名有影响力的教师。在教学方面坚持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展趣味性教学研究,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课堂教学到成绩考核,从实验课到野外实习,全面培养学生观察地质现象,发现、分析、研究地质问题的能力,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他的教学方法改革成果获得过冶金部教学改革成果三等奖,他也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称号。

六十年代,他和冯贵桀、高凤志、李荣崑等老师呕心沥血建起来的本溪钢校地质馆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与信誉,也为学校存在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据老校友刘雨同学回忆,1950年前后本溪钢校从溪湖河沿搬迁到平山张家堡。1953年因受抗美援朝影响,实验楼只建了一半,五栋学生宿舍只建了三栋,第四栋和第五栋是后建的。当时征地600多亩,因没有资金建设,被周围农村生产队给占了近200亩,文革中又让部队占了80多亩,后来只剩330多亩。

据老校友赵卫东老师回忆,文革期间,出于战备需要,驻丹东的沈阳部隊后勤部二分部(番号沈字437部隊)要落户本溪,并看中了本溪鋼铁学校整个校园。当時学校由本钢管辖,本钢和市领导没把学校当回事,一口应承下来。就在学校处于撒消和搬迁的当口,校领导姜文士、黄承志、栾晋才、郭贤等紧急找到本鋼领导,请求他们到校实地考察一下,是否能给学校留有一定的办学空间。本钢派一位副经理前来考察,他们先看了实验楼里的物理、力学、金工、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实验室以及实习厂,最后参观了地质馆。当他们看到地质馆里陈列的数量众多,品种齐全的各种矿石和矿物质标本时,感到非常惊讶,没想到本溪钢校竟有如此高水平的地质馆,不仅在本溪是绝无仅有的,全省也很少見。另外看到力学实验室的应力拉力机,物理实验室的影像仪、金工实验室的电炉炼钢模拟装置,感到这个学校办学条件非同一般。后来又几经争取,最后把学校宿舍院、敎学楼、中心操场、学生食堂、老实验楼及实习厂等主体部分保留下来了,而把沟里面那片80亩土地划给了部队,从而使本溪钢校得以生存和延续下来。

李志新老师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他除了在本溪冶专支部担任过支部主任外,还长期在民进本溪市委兼任副主委,是当时民进本溪市委核心领导人之一,党派代表性人物。同时他还是民进省委委员,曾代表本溪民进出席过民进全国第五次。

他以身份,积极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的作用。他除了在学校尽职尽责地做好教学和科研本职工作外,还经常深入社会,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撰写提案和建议。其中贡献最大的是关于在“本溪建立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和建立“本溪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议。

举世闻名的“本溪组”层型剖面是唯一的以辽宁地理名称命名并通用于华北地台的组级岩石地层单位。因此,本溪素有“地质摇篮”之美称,这里分布着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还有许多标准而完美的地质现象,堪称“天然地质实验宝库”是国内外地质专家、学者和大专院校师生们向往和考察、实习的地方。1983年开始,他的研究目标转向“岩溶洞穴学”和“旅游地质学”为了保护好具有“地质摇篮”之称的本溪地质遗迹,从那时起,他就在全市率先倡导建立本溪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

1986年他完成《建立本溪地质自然保护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993年他受市环保局委托主持完成《建立本溪地质摇篮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利用规划研究》并通过了科研成果鉴定。1999年他又主持完成《本溪地质遗迹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通过专家评审并上报省政府,2001年5月17日得到省政府同意和批复。2005年9月19日经正式批准建立“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在此后的近两年时间内,本溪市按照国家地质公园的要求,先后完成了对公园主碑、景区(点)副碑、地质博物馆等的建设和对景区 (点)地质遗迹的标示,以及对导游员的地质知识培训。2007年6月30日“本溪国家地质公园”举行揭牌仪式,副鲁昕,原国土部部长孙文盛为本溪国家地质公园揭碑。

坐落在本溪水洞附近的本溪国家地质博物馆。

本溪国家地质公园规划面积218.2平方公里,包括本溪水洞、平顶山和五女山3大园区,以及21个景区和30个景点,基本囊括了本溪市所有的地质遗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李志新从1983年起就积极倡导和提出“关于建立本溪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从那时开始,到2007年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建成,24年里,他一共提出了19件有关这个议题的系列建议和提案,并亲自主导了这项宏大工程的科学研究和论证,呼吁、协助、敦促省、市政府有关部门推进这项工程的实施,倾注了他相当大的精力,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这一点作为历史见证人,我的心里最清楚,因为这一时期我恰好一直活动在本溪市多党合作的政治舞台上。

遗憾的是,在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剪彩揭幕那一天,在那个万众瞩目、嘉宾云集的主席台上,我没有看到李志新教授的身影。

人老了,容易动感情,那一天,71岁的李志新教授激动的老泪纵横。

是啊!人生能有几个24年!

李志新教授不愧为是本溪地质学界的首席专家,他为本溪地质遗迹的保护,为本溪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本溪人民不会忘记他。

除此之外,10频道张腾岳主持的“走进科学”栏目组来本溪录制桓仁县沙尖子“地温奇异之谜”时,特约李志新担当主讲;同时他还为天津电视台国际部录制“神奇的本溪水洞” 担当主讲…。

他处事坦荡、光明磊落,处处以大局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1996年民进市委换届时,他是接替荆元舜主委的最佳人选,然而,由于中央调整和降低了各级领导人提名年龄,那一年他59岁,就没能接替民进市委主委。但是,他毫无怨言,表现出一名民进对组织忠诚、高风亮节的政治品德,积极支持和举荐年轻的同志走上领导岗位。

那一年的六、七月间,我应国际第五次大气污染及空气质量会议主席、美国伊阿华大学迪利克雷教授的邀请,到美国西雅图大学出席国际会议刚刚归来,他就积极地向民进市委举荐我。他认为我在本溪冶专年轻教师中教学效果好,又能扎实地开展学术研究,把数学模型运用到环境质量评价领域,在国内外发表了许多学术论文,在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尽管没担任过行政领导职务,缺少台阶,但领导人更需要学术型人才。在李志新老师和老主委荆元舜等人的共同推荐下,经本溪市委会研究决定由我作为了民进市委主委的接替人选。

当主委容易,坐主委难。由于以前从来没有当领导的人生经历,工作中缺少经验,不会处理机关人事关系,工作处于困境局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在最为艰难的那几年,李志新老师是我的坚强后盾,虽然他已经退休了,但是,仍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支持我,主动开展一些社会调查,积极帮助民进市委组织调研报告,提案和建议,为提高民进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付出了大量心血,贡献了智慧和力量,这些我至今还历历在目。

四。

1994年4月20日,民进冶专支部进行了换届,李长祜任主任,李振亮为副主任,关文玉、韩树民、薛文风为支部委员。

李长祜副教授,1936年4月出生于辽宁省新民县,毕业于本钢工学院。在本溪钢校-本溪冶专一直工作在制图教研室,长期担任教研室主任,1996年退休。在职期间,从1985年起连续四届当选为本溪市明山区会副主任。

李长祜老师不论是在学校教师的岗位上,还是在民进冶专支部主任岗位上,还是在明山区兼职人大副主任的岗位上,都是扎扎实实,兢兢业业,认真履行职责,默默奉献自己。

他业余爱好是书法,他的楷书写的非常有功力,在省内外书法作品展览中多次获奖,很有影响力。

关文玉老师是比我早些年本溪钢校毕业留校的,他一直在测量教研室任教,长期担任教研室主任,在李德明和吴永义两位老前辈退休后,他成为学校测量专业的教学科研学科带头人。

他善于学习,刻苦努力,不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从不马虎,这与他长期从事矿山测量专业有关,每件事情都要追求精确、完美,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他亲自参与了冶金部重大科研项目《矿山测量规范》的制定。他课堂教学效果也非常好,很受学生欢迎,曾被评为学校优秀质量教师称号。

关文玉性格耿直, 胸怀坦荡,从不唯唯诺诺,在原则问题上他能独立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不讨好别人,不趋炎附势,敢讲真话,敢讲实话。

关文玉还十分擅长体育活动,滑冰滑得特别好,冰球打的也好,是学校冰球队的成员。1996年李长祜退休了,我也离开了本溪冶专,民进冶专支部主任的担子就落在了关文玉身上,他认真负责,组织民进会员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保持和发扬了民进冶专支部的优良传统。他退休后,学校仍然返聘他两年,在学校教学督导组里继续发挥作用。

韩树民是在我的前一届本溪钢校毕业留校的,他好像是机32班的,他毕业后一直在学校图书馆做图书员。他为人正直,刚直不阿,敢于对周围不公平的事情发表意见,他在民进支部里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主动出谋划策,提出不少好的主意,是支委班子中的骨干力量。学校更名为辽科院以后,他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到新疆参与石油天然气管线建设去了。

薛文风是兰州大学毕业分配来我校计算机教研室工作的。人特别聪明,智商很高,记忆力也非常好,在学校里公认的聪明,他的习惯也与众不同,年轻轻的留着大胡子,人称“薛大胡子”他在1989年6月参加冶金青年技工大赛电子计算机竞赛时,在全国高手如云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被命名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光荣称号, 这个奖项在我们学校乃至全市都是罕见的。后来他辞去了教师工作,到去发展了。

薛文风老师。

路文芳和我同岁,又是同一届毕业留校任教的,她是电06班毕业的,留校后她一直在政治教研室讲政治课。她口才好,善于学习,接受新知识快,平时善于知识积累,信息量很大,讲课很受学生欢迎。1996年民进市委换届时,我们俩同时进入民进市委领导班子,我当主委,她当兼职副主委,她对我工作给予了鼎力支持。她是本溪市妇女界的杰出代表,又是本溪的一位代表性人士,1998年她以我校教员的身份当选为代表,并连任两届,这在本溪钢校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产生代表,所以她即给我们学校争了光,也给本溪民进争了光。

民进冶专支部后期又吸收了好几位年轻有为的教师加入组织,他们是我校毕业留校的王永德,东北工学院数学系毕业的董显亮,吉林大学数学系毕业的徐志毅,后来担任过辽科院副院长的相玉红,东北工学院采矿系毕业的胡晓荣等。

董显亮、徐志毅和我是在同一个数学教研室里,教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徐志毅现在担任了辽宁科技学院的教务处副处长。王永德是比我晚几届本溪钢校毕业留校的,后来学校升格为大专院校后,他又努力拼搏攻读了硕士学位,凭自己优秀的教学科研成果,晋升为副教授,在世纪之交那场高校人才争夺战中,被青岛一所大学给吸引去了,那几年,我们学校流失了不少年轻有为的学者。

相玉红是从本溪师范学校调到我校的。她开始在语文教研室教书,那时的语文教研室有金铁纯、宋佳坤、韩忠林、杨贵卿等老师。后来她作为辽宁省委组织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中的百名人才,被送往澳大利亚培训了一年,回校后,在辽宁科技学院先后担任了校长助理、副校长,职称晋升为教授。她长期担任了民进辽科院总支主任,民进本溪市委副主委,还当选为辽宁省。

胡晓荣是江西人,1985年左右从东北工学院采矿专业本科毕业,分配到本溪冶专采矿科担任教师,后来又考取了东北工学院采矿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脱产学习三年,以优异成绩获得硕士学位。回校教采矿专业课,27岁时晋升为副教授,是当时本溪冶专最年轻的副教授。进入90年代他又考取了东北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脱产学习三年获得博士学位,成为本溪冶专唯一的博士,他与后来社会上那些假博士、花钱买的博士不同,他是真正花时间和精力攻读出来的博士,是有真才实学的博士。

进入90年代末期,全国各地高校纷纷拿出优厚的福利待遇争夺人才,胡晓荣也被国内许多院校看中,为了留住人才,我还以民进市委主委的身份,利用“党外重要情况专报”的渠道,向本溪市委正式提出建议:“协调本溪冶专党委为胡晓荣解决科研经费,解决三室一厅住房,安排他妻子到学校图书馆当图书员”此建议得到本溪市委采纳,市委组织部与冶专党委沟通解决了胡晓荣住房和妻子工作问题,市委副书记石凤岐在春节前夕还专门代表市委到胡晓荣家走访看望慰问过他。

本溪钢铁学校时期的办公楼。

五。

民进本溪钢校支部从1956 年建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2年光辉历程,从1985年更名为民进冶专支部以来也已经走过了33年的历程。不论是60年还是30年,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既有前辈们一棵棵大树傲然屹立、玉树凌风;也有后辈们一棵棵小树拔地而起、英姿勃发。

如今这段历史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远了!回望这段历史,回忆这段难忘的岁月,令人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那一个个熟悉的身影,那一张张可爱的脸庞,仿佛就在昨天,仿佛就在眼前。

在结束这段回忆时,我的耳畔响起了电视连续剧片尾曲“历史的天空”套用其旋律和一首“山城的天空”作为本篇结束语。

山城的天空

暗淡了授业身影。

远去了学术争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

鲜活的面容。

淹没了校园青青。

碾压了杨柳小径。

岁月啊你带不走。

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春蚕吐丝终有竟。

蜡炬燃尽泪有痕。

天地有情化作雨。

岁月有情起歌声。

山城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一股高节清风气。

在驰骋纵横。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支部

支部一词应该来自于天干地支,干部一词亦同。如“己丑”,天干部分为己,只代表天干己自己,不包括其它,而地支部分丑则包括“癸辛己”三个天干。所以干部是指起骨干作用的某一个人,支部却是包括几个人甚至更多人的集体。主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法律法规,业务知识,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感,正确把握形势,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通过民主评议党员活动,达到纯洁组织,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目的。

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的药怎样治疗女性肾虚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吃多少

四川治疗阳痿方法
幼儿口臭吃什么调理
患有鼻窦炎吃什么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