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减肥

古代捏骨10个手法手到病除

中医减肥  2019年06月28日  浏览:12 次

  摘要:取仰卧位,医者用手掌牵头颅,另一手沿颈椎推拿折顶的手法。此法源自《永类钤方》对颈椎损伤的“挼搽法”。 下面10个古代捏骨手法,用之得当,手到病除

  1、按脊松枢法:

  是按压脊椎,松解颈胸、胸腰枢纽关节的手法。此法最早文献记载是《黄帝内经》《素问 气府论》: 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 。《素问 缪刺论》: 数脊椎侠骨,疾按之应手如痛 。 勿释,著针勿斥,称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 , 病在筋,调其筋,病在骨,调其骨, (《调经论》),清代,咸丰年间,刘闻一著《捏骨秘法》,其专列 捏脊骨法 , 凡背骨疼,何处痛,一定何处高。治法:用大指向脊骨高处略略一按,与高低脊骨相平,即愈。

  2、寰枢端转法:

  用于整复寰枢关节错位的方法,用手指端提轻轻旋转复位的手法,此法源于治颈椎创伤,最早记载为元朝李仲南《永类钤方 风损伤折卷二十二》(公元1 1年): 凡摔进颈骨 医用手挼搽平正 (挼即按、揉)。清朝,日本人二宫献彦可在中国学习正骨后编成《中国接骨图说》(又名《正骨范》1807年出版),该书将寰枢椎称之为 旋台骨 , 此骨伤共分五证 而左右废活动者,用熊顾子法第一提之。左右歪邪,项强不能顾者,熊顾母法提顿之 徐徐抢解整理之 。

  、牵颈折顶法:

  取仰卧位,医者用手掌牵头颅,另一手沿颈椎推拿折顶的手法。此法源自《永类钤方》对颈椎损伤的 挼搽法 。元朝《回回》(约1 68年): 若脖项骨节脱了,其治法一人托向前,一人于骨节上缓揉令其软,然后入本处 。清朝《捏骨秘法》: 捏头项法(二条)凡脖错捩(伤跌),俱是向后错头,必俯而不直。治法:用左手托住前边,右手向疼处略稍按,按左手稍有知觉即止 。《中国接骨图说》名 熊顾子法第三 。

  4、颈椎旋提法:

  指将颈椎旋转并向外提起的手法,又称 颈椎旋转法 。此法最早文献记载是公元610年,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 风病诸候》描述方导引法: 一手长舒,仰掌合掌。一手提颜,挽之向外,一时极势二七,左右亦然。手不动,两向侧势,急挽之,坐颈骨急强,头风脑旋,喉痹,膊内冷注,偏风 。这是自我旋转颈椎的手法,其治疗疾病是典型的今天称之为 颈椎病 的症候。后来,明朝的《按摩导引养生秘书》绘图说明。《中国接骨图说》熊顾法,即是此法。 熊顾母法:使患者开两踵于臀外而安坐,医在其背后,践开两脚而直立,低头视患者之额上,安右手于额中央,翻左手以虎口挟持其项骨,指头用力把定发际玉枕骨下陷处,翻右手截其颐于掌上,前后相图。左手自肩用力提之,右手应左手之提,自下抬之,务勿不正左右齐一,令右顾三次,然后当患者头后于胸膛。以左手按额中央,翻右手拉持项骨,载颐于左手掌上如前。令左顾三次 。

  5、提胸过伸法:

  患者端坐,术者站在背后用膝顶上段胸椎,双手抱胸后伸,或仅用双手抱起过伸胸椎的手法。此法源自唐朝《备急千金要方 老子按摩法》(公元652年) 两手相叉头上过,左右申肋,两手拳反背上,掘背上下三遍。两手反提,上下直脊三遍 。元朝《永类钤方 风损伤折卷二十二》: 胸胁伤:凡胸前跌出骨,不得入,令患人靠突处,用两脚踏患人两脚,却用双手抬其肩胸起,其骨自入 。清朝《中国接骨图说》称为 糜风法 : 糜风母法:使患者叉手盤立,医坐其背后,立右膝跂左踵,置臀于跟上,右腕当脾俞,其指头向胁肋骨横推之,其肘尖架住膝头,以为用力地。插入左手于腑下,屈臂如轩,伸五指横左乳上,掌后腕骨在胸肋拥抱之,使患者体微仰,而挠于后。右手承载患者体,以微推出意转回之。其回也,左手从肩,右手从腰,徐徐为之,勿疾速焉 。

  6、胸腰旋转法:

  指旋转胸腰段的手法。此法源自《备急千金要方 老子按摩法》: 两手相叉头上过,左右申肋十遍,两手拳反背上,掘脊上下三遍。两手反提,上下直脊三遍 。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该法在《中国接骨图说》里面称之 糜风法 : 糜风子法第二:使患者正立,佐者一人在前跋扈,以两手搭住患者两肩(骨禺)上,医蹲患者背后中央,跗两手肘尖于两膝头。两腕骨横当胛骨下。四指斜向两腋拥之,佐者推右肩,则医捺右胛承之,推左肩则捺左胛承之,如被靡风状,左右数次 。

  7、腰椎旋转法:

  指旋转腰椎的手法。此法源自《备急千金要方 老子按摩法》: 两手搽左右捩身二七遍,两手捻,左右扭肩,两手抱头,左右扭腰二七遍 。捩:旋转、扭转之意。《中国接骨图说》称为 燕尾法 : 燕尾母法:使患者上其右髀侧卧而半屈其膝,医立其腰后,跋扈折腰,以左手掌,捺罨髀枢尖骨。右手屈四指,钩住膝头举试之。要髀骨尖头入于掌心,若不入则更为焉。更屈承举膝头,托送患者乳下季胁间,乘势向下顿挫回转之。当其回转曳伸也。左掌以推髀枢尖,带自外面向于背之意,以掌推臀则应机而复焉 。

  8、腰骶侧扳法:

  患者侧身,术者按压骨盆及上胸段,反向侧扳的手法。此法源自《中国接骨图说》之 骑龙法 : 骑龙母法:使患者俯卧,而伸脚屈右膝,医立在腰侧,开两脚跋入其右足于患者胯间,屈腰下左手探求腰间脊骨之合缝处。逆掌押其骨尖,下右手持膝头,屈上如燕尾法,乘势回转曳伸之。当其回转曳伸时,以左掌紧捺骨尖,要在中其肯綮焉 。

  9、过伸压盆法:

  患者俯卧,术者将患侧下肢后伸,用肘按压骨盆髂嵴的手法,《中国接骨图说》称 燕尾法 : 燕尾子法第二:使患者侧卧如母法,插入叠被于裹帘所缚伤股间,佐者对立患者面前,两手持被前端,医右手斜合持补后端。而提举之,左手紧捺髀骨尖。回转如母法。其右手不及脚,只被中将送之也。亦要徐迟其曳也,乘势而复其位 。

  10、手牵顶盆法:

  患者仰卧或侧卧,术者一手牵患肢,用足跟顶压骨盆的手法,源自《中国接骨图说》称为 燕尾法 : 燕尾母法:使患者上其右髀侧卧而半屈其膝,医立其腰后,跋扈折腰,以左手掌,捺罨髀枢尖骨。右手屈四指,钩住膝头举试之 。

  随选穴(或部位)、治疗手法等的不同,能使人体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生血净血,活血化淤,疏通经络,扶助正气,祛除病邪,清热泻火,增强免疫功能,强身健体的功效,而且适用于多种需求人群,特别是对亚健康人群的使用更为显著。

婴儿干咳怎么回事
6个月宝宝咳嗽怎么办
6个月宝宝咳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