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减肥

港南区建成广西最大林板加工基地和林产品集覆盖

中医减肥  2022年03月28日  浏览:10 次

电子商务是把双刃剑 林地面积仅50万亩,排在广西末位;2012年、2013年林业第二产业产值分别达到36亿元和48亿元,连续两年居广西首位……贵港市港南区近几年林产业发展的增速每年都在40%左右,已成为广西最大的林板加工基地和林产品集散地。 小资源做成大产业,港南区用了什么样的招数? 起步期:企业要“唱戏” 政府搭“台子” 林地面积小、自产原木少,2007年时只有浙江、台湾等地老板开的几家木材加工企业。短短6年时间为何取得这样好的成绩?“除了天时地利,更在于人为。”港南区林业局局长黄善尧说。 天时。黄善尧说,2007年前后是港南木材加工业起步期,2002年开始种下的桉树纷纷到了采伐季节,刚建好的几家加工厂忙得日夜不可开交,“当时建一个厂投资并不大,向来精明的港南人纷纷投资:做建筑的能人来了,做羽绒的能人来了,做钢材的、做家具的、包山种树的也来了……一时间加工厂如雨后春笋。” 地利。港南区坐落在西江黄金水道要冲,千吨级船舶常年可通航,作为大宗货物的林板材,首要考虑的是交通便捷。有人算了一笔账:1万立方米板材从贵港到上海,运价分别为火车210元、汽车320元、水运150元;而从运量看,一艘1000吨级货船相当于1列火车。“低廉的水运价,吸引外地客商前来落户。” 当然,更多因素在人为。港南区委书记罗尚民介绍,从2008年起,港南区政府因势利导,除引导本地经济能人投资办厂外,还四处出击招商引资。更重要的是,在江南工业园“划出一个圈”——将2105亩作为苏湾木业集约加工区,并定格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平台。 强劲的加工能力像一块磁铁,再加上加工企业靠量取胜,每吨原材料收购价比其他地方高元,使得周边200公里范围内的平南、桂平以及南宁、玉林、柳州、梧州等地原木聚集过来,慢慢地,“原材料-半成品加工-林产化工-胶合板压制-废料回收-物流贸易”的木材加工产业链条初步形成。“在企业最想唱戏时,政府给他们搭起了戏台子——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及时建设了苏湾木业加工区,为企业大展拳脚提供了平台。”罗尚民说。(下转第三版) 发展期:企业要“登高”,政府送“梯子” 不少加工企业靠“一根木材”赚到了第一桶金后,便想到发展壮大,但遇到了工业用地指标少、融资难、审批时间长等难题。港南区通过激活“沉睡”的土地指标、说服银行放贷、提速行政审批等手段,为企业排忧解难,“在我们想扩大规模快速发展时,政府及时送来了‘登高的梯子’。”金利木业公司老总李西军这样比喻。 业成集团公司董事长杨文友说:“2012年政府盘活了600多亩的用地指标,并提出‘谁有本事谁先拿地’,10多家有能力的企业每个获得了30亩以上的指标,新厂很快建了起来;政府还做了大量工作,帮企业争取到多家银行的信用贷款,手里有了资金,事情就好办了。” 对于政府提供的服务,伟创木业公司总经理刘燕珍深有体会:以前办个证公司都要派出专人 ,从市里到自治区,有时一年半载都办不下来,现在只要填好材料就行,政府有人来取;项目刚批下来,林业局的人就来了,立项的事他们去跑。杨文友告诉,他在2012年7月筹建一个15万套家具板的项目,选址、环评、证件等在10天之内就办妥了。 黄善尧介绍,从2008年起,港南区不断优化政府服务,对各个项目落实专人全程 ,实行“保姆式”一条龙服务,特别是重大建设项目都有区四家班子领导 ,现场办公,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基本上是‘老板张张嘴、政府去跑腿’。” 政府强劲的支持和引导,促进了木材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港南林业产业行业协会会长吴乃章说,港南已拥有木材加工企业700多家,其中胶合板企业近130家,产品畅销韩、日、澳等国家和港澳台、江浙、川渝、湘粤等地,人造板生产已成为当地工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 腾飞期:政府舞“龙头” 木条变“金条” 虽然港南区木材加工业如今已成为广西18个县域特色产业及品牌之一,但当地政府仍在为日后的腾飞打基础,以舞动“龙头”来带动“龙身”、激活“龙尾”。 第一个层面是抓苏湾木业集中区这个“龙头”,打造广西乃至华南地区的木材加工、林产品交易集散基地。港南区区长杨亚俊介绍,苏湾木业集中区已有42家

1.凡是本原创的报道,均会注明来源“中国木业信息”,欢迎各媒体站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木业信息。

2.凡是我方站转载的,均会注明来源,旨在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发邮件到woodinfo@,我方1个工作日会做删除处理。

脚扭伤了怎么恢复最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