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常识

中药释义过敏性皮炎神经末梢炎治疗离不开浮

中药常识  2019年10月17日  浏览:6 次

  摘要:《本经逢原》:“浮萍发汗胜于麻黄,下水捷于通草。恶疾疠风遍身者,浓煎浴半日多效。其性轻浮,入肺经达皮肤,故能发扬邪汗。”

  浮萍为浮萍科植物紫萍的干燥全草。味辛,性寒,入肺经。能发汗祛风,宣散风热,行水利尿,清热透疹,解毒。治时行热病,斑疹不透,风热瘾疹,皮肤瘙痒,水肿尿少,癃闭,疮癣,丹毒,烫伤。

  性味

  辛,寒。

  ①《本经》: 味辛,寒。

  ②《别录》: 酸,无毒。

  ③《滇南本草》: 性寒,味苦。

  ④《医林纂要》: 辛,平,有咸味。

  归经

  入肺经。

  ①《纲目》: 入肺经。

  ②《雷公炮性解》: 入肺、小肠二经。

  ③《本草求真》: 入肝、脾。

  功能主治

  发汗祛风,宣散风热,行水利尿,清热透疹,解毒。治时行热病,斑疹不透,风热瘾疹,皮肤瘙痒,水肿尿少,癃闭,疮癣,丹毒,烫伤。

  ①《本经》: 主暴热身痒,下水气,胜酒,长须发,止消渴。

  ②《别录》: 下气,以沐浴生毛发。

  ③《唐本草》: 主火疮。

  ④《本草拾遗》: 末敷面酐;捣汁服之,主水肿,利小便;又人中毒,取萍子 末,酒服方寸匕;又为膏长发。

  ⑤《日华子本草》: 治热毒风热疾,热狂,熔肿毒,汤火疮,风疹。

  ⑥《本草图经》: 治时行热病,亦堪发汗。

  ⑦《滇南本草》: 发汗,解毒。治疥癞,疥癣,祛皮肤瘙痒之风。

  ⑧《纲目》: 主风湿麻痹,脚气,打扑损伤,目赤翳膜,口舌生疮,吐血,衄血,瘫风,丹毒。

  ⑨《玉楸药解》: 辛凉发表。治瘟疫斑疹,中风歪斜,瘫痪;医痈疽热肿,隐疹瘙痒,杨梅,,汗斑。

  ⑩《岭南采药录》: 凡患风癍,以紫背浮萍沐浴数次;凡中水毒,手足至肘膝俱冷,用之煎水浸洗。

  ⑾《中国药植图鉴》: 捣汁涂敷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鲜者0.5~1两);捣汁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相关配伍

  1、用于外感风热及麻疹透发不畅等症,临床常与西河柳、牛蒡子、薄荷等配伍应用。

  2、对风热瘾疹亦可内服、外用。浮萍能泄热利水,故对于水肿而有表热者用之。

  禁忌

  ①《本草经巯》: 表气虚而自汗者勿用。

  ②《本草从新》: 非大实大热,不可轻试。

  ③《得配本草》: 肤燥,气虚风痛,二者禁用。

  附方

  ①治时行热病,发汗:浮萍草一两,麻黄(去节、根)、桂心、附子(炮裂,去脐、皮)各半两。四物捣细筛。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不计时候,和滓热服。(《本草图经》)

  ②治皮肤风热,遍身生瘾疹:牛蒡子、浮萍等分。以薄荷汤调下二钱,日二服。(《必用方》)

  ③治身上虚痒:浮萍末一钱,黄芩一钱。同四物汤煎汤调下。(《丹溪纂要》)

  ④治热渴不止,心神烦躁:水中萍,洗,曝干为末,以牛乳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三十丸。(《圣惠方》)

  ⑤治消渴:干浮萍、栝蒌根等分。上二味为末,以人乳汁和丸如梧子。空腹饮服二十丸,日三。(《》浮萍丸)

  ⑥治热毒:浮萍捣汁,敷之令遍。(《子母秘录》)

  ⑦治大风疠疾:

  ㈠浮萍草,三月采,淘三、五次,窨三、五日,焙为末,不得见日。每服三钱,食前温酒下。

  ㈡七月取紫背浮萍,日干为末,半升,入好消风散五两。每服五钱,水煎频饮;仍以煎汤洗浴之。(《十便良方》)

  ⑧治痈:紫萍适量,打汁,红茴香(山木蟹)根皮打粉,一食匙。上药调匀外敷,中薄外厚,中间留孔。(《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⑨治小便不通,利膀胱胀,水气流肿:水上浮萍, ,末,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方》)

  ⑩治急性肾炎:浮萍草二两,黑豆一两。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⑾治疮疹入眼,痛楚不忍,恐伤其目:浮萍草,阴干为末,每服一、二钱,用羊子肝半斤,入盆子内,以竹杖子刺碎烂。投水半合,绞取肝汁,食后调药服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浮萍散)

  ⑿治汗斑癜风:紫背浮萍,晒干。每以四两煎水浴,并以萍擦之。或入汉防己二钱亦可。(《袖珍方》)

  ⒀治粉滓面酐:沟渠小萍,为末,日敷之。(《圣惠方》)

  ⒁解蛇咬毒入腹:浮萍草捣绞汁饮之。(《品汇精要》)

  ⒂治鼻衄不止:干浮萍草末,吹入鼻中。(《圣惠方》)

  ⒃治胬肉攀睛:青萍少许,研烂,入片脑少许,贴眼上。(《世医得效方》)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的作用

  水浸膏对奎宁引起衰竭的蛙心有强心作用,钙可增强之,大剂量使心脏停止于舒张期;并能收缩血管使血压上升。

  2、解热作用

  煎剂及浸剂2克/公斤,经口给予因注射伤寒混合疫苗而发热的家兔,证明有微弱的解热作用。

  、其他作用

  抗菌、抗疟实验均为阴性,在实验室及现场对库蚊幼虫及蚊蛹有杀灭作用。

  相关论述

  1、《本经逢原》: 浮萍发汗胜于麻黄,下水捷于通草。恶疾疠风遍身者,浓煎浴半日多效。其性轻浮,入肺经达皮肤,故能发扬邪汗。

  2、《唐本草》: 主火疮。

  、《本草纲目》: 主风湿麻痹,脚气,打扑损伤,目赤翳膜,口舌生疮,吐血,衄血,瘫风,丹毒。

  化学成分

  紫萍全草含荭草素(orientin),木犀草素-7-单糖甙(luteolin-7-monoglycoside),牡荆素(vitexin),芹菜素-7-单糖甙(malonylcyanidin- -monoglucoside), -胡萝卜素( -carotene),叶黄素(luteine),环氧叶黄素(epoxyluteine),薹黄质(violaxanthin)及新黄质(neoxanthin)。还含脂类8%及蛋白质24.4%,脂类所含脂肪酸主要为亚麻酸(linolenicacid),棕榈酸(palmiticacid)及亚油酸(linoleicacid),蛋白质中亮氨酸(leucine),天冬氨酸(asparticacid),谷氨酸(glutamicacid)含量占9.05%-9.79%,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aminoacidindex)为52..7。

  浮萍全草含反式-1, -植二烯(trans-1, -phytadiene),十氢番茄红素(lycopersene),谷甾醇(sitosterol),植醇(phytol),4(R)-4-羟基异植醇[4?-4-hydroxyisophytol],(10R)-羟基-7Z,11E,1 Z-十六碳三烯酸[(10R)-hydroxyhexadeca-7Z,10Z,1 Z-trienoicacid],11Z-十六碳烯酸(11Z-hexadecenoicacid)及7Z,10Z,1 Z-十六碳三烯酸(7Z,10Z,1 Z-hexadecatrienoicacid)。

  复方血栓通胶囊: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用于治疗血瘀兼气阴两虚证的视膜静脉阻塞,症见视力下降或视觉异常,眼底瘀血征象,神疲乏力,咽干,口干等;以及用于血瘀兼气阴两虚的稳定性劳累型心绞痛,症见胸闷痛、心悸、心慌、气短乏力、心烦口干者。胞磷胆碱钠胶囊:用于治疗颅脑损伤或脑血管意外所引起的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儿童小便黄
小孩腹胀不爱吃饭
小孩为什么流鼻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