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医学施治原则减肥
中医保健 2020年03月16日 浏览:4 次
摘要:补或泻,是中医学施治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正治的常法。很多人认为补或泻只是药物治疗的法则,其实,针灸治病与药物治疗一样,虽然方法不一样,但施治原则一致,讲究补和泻。 针灸是一种治疗手段,是促使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的重要外在因素。针灸时施用补泻手法的准则,必须建立在明确的辨证施治前提下,离开这个准则而抽象地谈补泻,是不现实的。但要达到补虚泻实的治疗目的,还必须通过脏腑的气化功能(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合理的补泻手法,除了根据不同病情、体质、年龄、情志、气候、环境等因素外,还要密切注意补虚泻实的原则和当前的病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践证明,补或泻刺法过之(过量手法)或不及(不足量手法),均可导致失效,甚至引起病情恶化,这样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
针灸是通过针刺的手法来达到补虚泻实目的的。《灵枢 九针十二原》说: 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 补法,是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泻法,是泛指能疏泻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了不少的针刺补泻手法。
补法用于各种虚证。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提插时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进针慢,出针快;针尖随经脉循行方向,顺经而刺;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出针后按闭针孔。这些都是对患者进行补法针刺时需要注意的。
泻法适用于各种实证。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提插时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进针快而出针要慢;针尖应迎着经脉循行方向,逆经而刺;患者呼气时出针,吸气时进针;出针时不必按闭针孔,还可以摇大针孔。这些操作手法对实证患者有着很好的疗效。
因此,在进行针灸施治时,也应讲究补和泻。
调和阴阳,温阳补肾,安神固精,扶正固本。用于阳痿、遗精、腰腿酸痛、精神不振、夜尿频多、畏寒怕冷,妇女月经过多,白带清稀诸症。
长春白癜风医院哪家好安全的排油减肥药哪个好莱芜治疗牛皮癣费用
肾精不足怎么办剖宫产术后饮食指导
便秘治疗偏方小妙招

- 上一篇: 钙片有助于长高吗减肥
- 下一篇 去虾线的绝招有哪些呢减肥
-
鬼臼叶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6
-
王伯岳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9-07-15
-
国务院办公厅发文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
2019-07-12
-
临床基地激发中医院活力
2019-07-12
-
中医是一些减肥方案
2019-07-12
-
中医脐疗减肥法安全有效吗
201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