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保健

小学中医课为中医文化添薪加火

中医保健  2019年06月23日  浏览:16 次

小学中医课为中医文化添薪加火

课本内容这个学期,浙江省五年级小学生,要开始学中医课。9月11日,从浙江省科学技术出版社获悉,60万册教材正加急刊印,出炉的首批10万册已在路上,不久将出现在课堂上。此前,还没有任何省份把中医药知识列入中小学地方必修课程。也就是说,浙江的小学生,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这一全国“首创”,引发了热议。上甚至出现了“中医粉”和“西医粉”的论战。(9月12日钱江晚报)实际上,有关“中医”和“西医”的争论由来已久,贬低中医甚至说中医故弄玄虚、一无是处的声音甚嚣尘上。在这样的氛围中,浙江省开风气之先,将中医纳入小学五年级的课程,彰显了对中医学的重视,体现了文化自信,体现了教育的感,也有利于中医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中医的长远发展。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中医不仅是文化传承,还能够从中医的角度认识身体,认识疾病,完成医学启蒙,有益于呵护身体健康,提升综合素质。课本内容中医教育是趋势,也是义务。国家对中医高度重视,并规划了中医教育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去年,国务院颁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2030年前,要把中医药普及,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在中小学开展中医教育,推出了中医药的中小学读本,浙江此番将中医明确为小学教材,列入必修课,只是在国家规划的范围内先迈出了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一大步。有人说中医晦涩难懂,小学生难以理解,其实不然。如果教材利用文字与图画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小学生熟悉的事实、人物、现象、身体反应等深入浅出地传播相关的中医知识,拓展小学生的视野,启发小学生的思考,完全可以做到通俗易懂。因而,中医进小学课堂具有可行性。课本内容中医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对于呵护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中华文明的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大咖”辈出,如扁鹊、华佗、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等;中医典籍博大精深,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本草纲目》《千金药方》等,中医药方更是浩如烟海。中医不仅为中用,也早已为西用,在国外赢得了众多粉丝。中医已经走出国门,被很多国家所接受,国外的中医院、中医诊所越来越多,中医为外国民众、政要治疗了很多病症,其中不乏西医难以解决的疑难杂症,日本等国出售几百种中成药,中医教育在国外也得到了发展,不少外国人都通过孔子学院或其它媒介学习中医,有些人还不远万里到中国来学习、求医。中医没有固步自封,也在不断发展,不断“扬弃”,也在取西医之长补己之短,与西医不断融合,尽管中医还存在不少弱点,但中医正在变得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有活力。中医是中华文化的一条脉,中医大有可为,我们对中医不可妄自菲薄,而是应该抱有足够的信心和希望。在中小学开展中医教育,是在为中医的火种添薪加火,能让中医的火烧得更旺更亮,对此,我们应该大力鼓励和支持。

宝宝不消化胀气怎么办孩子脸色发黄小孩不爱吃饭怎么回事

生物谷灯盏细辛胶囊多少钱一盒
生物谷灯盏生脉胶囊怎么卖
生物谷灯盏细辛注射液价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