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宗两朝医官
中药大全 2019年08月09日 浏览:7 次
摘要:王惟一精于针灸,《宋史·艺文志》载有王氏《明堂经》 卷,惜未传世。天圣四年(1026),宋政府再次征集、校订医书,王惟一奉皇帝命令,纂集旧闻,订正廖误,考订针灸著作。 王惟一,或名惟德,北宋医家,约生活于987 1067年间,籍贯不详。王惟一历任宋仁宗、宋英宗两朝,仁宗时为翰林医官、朝散大夫、殿中省尚药奉御骑都尉。
王惟一精于针灸,《宋史 艺文志》载有王氏《明堂经》 卷,惜未传世。天圣四年(1026),宋政府再次征集、校订医书,王惟一奉皇帝命令,纂集旧闻,订正廖误,考订针灸著作。他按人形绘制人体正面、侧面图,标明腧穴的精确位置,并搜采古今临床,汇集诸家针灸理论,著成医书 卷,共载腧穴657个,采用按经络和部位相结合的腧穴排列方法,既使人了解经络系统,又便于临证取穴需要。
仁宗以为 古经训诂至精,学者执封多失,传心岂如会目,著辞不若案形,复令创铸铜人为式。 于是王惟一负责设计,政府组织工匠,于天圣五年(1027)以精铜铸成人体模型两具。仁宗下令将一具置于医官院,一具置于大相国寺仁济殿。两具针灸铜人均仿成年男子而制,躯壳由前后两件构成,内置,外刻腧穴,各穴均与体内相通,外涂黄蜡,内灌水或水银,刺中穴位,则液体溢出,稍差则针不能入,因而可使医生按此试针,以供教学和考试之用。王氏前所撰针灸著作也名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该书由政府颁行全国,与针灸铜人相辅行世。
后世宋铸铜人丢失,对其去向,说法不一。据传,一具流入襄阳,后来由 赵内仲归之内府 。属何 内府 ,尚需考证。另一具,《元史》称 此宣抚王檝使宋时所进 ,则这具铜人是贡品,与一般所说金人南侵时曾掠其一而去,到元代又从金人那里夺回的说法不一。
宋以后,历代统治者都视铜人为国宝。《元史 方技工艺传》详载了元世祖于公元1260年命尼泊尔工匠阿尼哥修复铜人的经过。至元二年(1265年),新像修成,关鬲脉络皆备,金工叹其精巧,莫不愧服。阿尼哥受到世祖嘉奖并赐官。
明英宗正统八年(144 年),铜像因年久失修,昏暗难辨,下令重铸铜人模型,以代替宋铜人。至此,这一座宋铸铜人的下落,亦趋于不明。
明清两代,公私铸造铜人很多。现存于世的,大多是明清两代所造,包括流传于国外的。日本帝室博物馆藏有一具大型铜人模型,有人认为这就是宋铜人。但是,据亲眼目睹这铜人的人描述,这铜人为 二个断片缀合组成 ,而不是 背面二器相合,浑然全身 ,故不能 中实以汞 。其腧穴名称于鎏金书写的,而不是镶嵌 错金而书穴名于旁 。据此,可以断定日本帝室博物馆所藏的这具铜人,绝非宋铜人。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刊行之后,又由王惟一负责,将全书内容刻石,并于天圣八年(公元10 0年),以该书石刻为壁,在大相国寺内建成 针灸图石壁堂 改称 仁济殿 。
温肾健脾,疏肝散郁,化湿解毒。用于慢性肝炎属于脾肾不足,肝郁血滞,痰湿内阻者。证见面色晦暗或白光白,神疲乏力,纳呆腹胀,胁肋隐痛,胁下痞块,小便清或淡黄,大便溏或不爽,腰酸腿软,面颈血痣或见肝掌等。
小儿乙型流感病因
高血压引起心衰的原因
脉络舒通丸多少钱
孕期腰酸背痛正常吗
腰疼伴有后背疼
预防老年痴呆吃什么保健品
贵阳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西藏哪专科医院治疗性病
太原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
幸福快乐下半年楼市调控仍将保持高压态势依依不舍
2020-06-16
-
中医养生美容8大秘密武器
2019-07-16
-
石指甲草的传闻
2019-07-15
-
中医介绍糙米有哪些养生功效
2019-07-15
-
放松功与松静功
2019-07-13
-
足疗乱来小心把小病搞大1
2019-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