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大全

难忘三十载蒿山同学情节能

中药大全  2020年09月24日  浏览:4 次

难忘三十载 蒿山同学情

指间流沙、光阴荏苒,一晃间自己进师范学习已走过三十又一年了,回味如烟的岁月让人感慨万千!

曾记得,1987安陆撤县建市那年的秋天,我们27名男生、14名女生共41位学子怀揣梦想、满怀豪情从安陆的四里八乡齐聚蒿桥山上,就读安陆中等师范学校普师8701班,开始了为期一千多个日子的职前求学生涯。其间在两任班主任的关怀下,先后接受了24名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有老师们的辛勤教诲,我们严格按照未来教师的标准,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憧憬未来、放飞梦想,在这里度过了充满激情与梦幻的三年好时光!

忘不了,我们的母校,我们学习生活过的教室、食堂、寝室,还有飘出美好旋律的琴房;忘不了,我们同唱的歌、共跳的舞、运动场上的拼搏,还有那寝室里的文学、用被子堵窗户看的球赛,以及不及格补考的无奈;更忘不了的,是老师的叮咛与鼓励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条件。清楚的记得,首任班主任王锦章老师的诗句“精育桃李乐无穷,含笑隐没百花丛”极尽了教师的快乐与奉献!毕业时,班主任王美山老师寄语“深深吸上一口气,走,走向那个金秋,人生不只有一个秋季”鼓励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背负着学校、老师的期望,唱着恋曲1990,我们洒泪而别,大多数同学走向了最需要知识与人才的农村教育,而且一干就是近三十年。这个三十年,是与体制改革、社会转型同行的三十年。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由逐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大背景下,我们也承受着太多的压力,在艰难中跋涉、在奋斗中求索。伴随竞争与压力、鲜花与泪眼、健康与疾病、社会与个人,我们从青年走到壮年,由天真步入成熟,一路芳华、一路浩歌、一路艰辛、也一路收获,用青春岁月诠释着一届中师生强化基础教育的初心与使命,为国家、事业做着自己默默的奉献,在岁月的风霜中暗生华发!

1988.06与中央讲师团老师李军、刘罡、周涌涛、张洪合影留念

1988年春季学校后山合影

1988“五四”游太白公园合影

安陆师范八七级一班老师大全

校长:吴正发、 余其元

支部书记:陈煦平

副 校 长:朱声炎、熊盛木、张仁铸

教务主任:张仁铸

团委书记:邓大国、 王以平、 金正道

班 主 任:王锦章、 王美山

任课教师:

文 选:王美山代 数:王锦章

几何:吴正发物理:程海章

生物:张文辉语基:张仁铸

心理学:李大军地 理:黎清海

陈煦平 万忠谦

教育学:杨华斌历 史:熊庆明

化 学:李军音 乐:董小萍

辛裕泰 余承鸿

美 术:何问俊政 治 :张洪

体 育:刘罡 李丽华

邹明镜 熊盛木

王以平 胡保书

校园留影

与校长吴正发老师留影

与班主任王美山老师留影

一次晚会后的留影(后排从左到右为王以平、张仁铸、朱声炎、董小萍老师)

与体育老师刘罡(右二)邹明镜(右一)留影

与政治张洪老师(右一)留影

与音乐余承鸿老师留影

1989.05国家在一些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很大支持。但东北的根本问题在于经济结构不合理.04赴黄陂木兰山春游照片辑

与8702班及88级同学的留影

与赵棚实习时的几个学生留影

我们毕业了!

班主任老师、同学寄语

听高晓松的《同桌的你》就是写的那个岁月啊啊【捂脸】

三年中师,一生忠诚

杨伦耀

我始终认为,我的人生是从1987年开始的,也就是从初中毕业进入师范学校,才开始的。

因为师范三年,开阔了我的眼界,充实了我的生活,奠定了我的人生…三十一年过去了,师范生活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消逝,反而因回忆的的增多而常新。

一、最优秀的学生走进最有活力的校园

现在人们可能只知道“师范大学”不知道“师范学校”准确说,应该叫“中等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中师它属于中专,学历不高,但在那个时代,必须是表现优秀成绩优异的才有资格报读的。

那时衡量初中教育成绩好坏的指标是考上了多少个中专生,而不是考上多少重点高中人数。而中师,则是所有中专中录取人数最多的。考中专,不是谁都可以报考的,要根据学校初三学生总数,参考历年考上中专人数,按比例分配报考人数指标。而且,报读中专的,不能就读重点高中,分数再高也不行;反之,亦然。

也因此,初中生活自然是紧张的、枯燥的,是一道道难题组成的时光,是一张张试卷叠成的日子。好在,付出还是有回报的,我勉强考上了安陆市中等师范学校。学校、家庭是喜出望外,我个人却突然有些后悔,又幻想着去读高中,考大学,竟然将录取书撕了。幸好恩师陈德先和施大钊,再次到家进行说服教育,我才不是很情愿的入读了师范。

9月开学入校,我却一下子就喜爱上了师范。因为,师范生活是如此的有活力。不再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也不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真正是,丰富多彩,活力无限。

不怕大家笑话,进师范之前,我连篮球、足球、排球都分不清楚,只知道都是叫球。可见,我初中生活闭塞到什么程度!

进了师范,生活变得活力十足了,同学也是各显身手了:有组织舞蹈队的,有参加文学社的,有加入书法组的,有参与美术组的,有组建篮球队的,有报名足球队的,有志愿出墙报的,有导演节目的…清晨可到后山练武术,中午可在前门打桌球,下午可在小河打鼓球,晚上可在教室看电视,甚至在下了晚自习后还可以将电视搬到宿舍…可以在校园的琴山上弹琴,可以到周边的单位去比赛…

二、最绚丽的年华投入最充实的生活

老实说,我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考入师范,只能说是勉勉强强。进校以后,恰似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可谓是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

别人加入这个社团那个社团,我是没有资格加入任何一个的。字写得像鸡爪弹的,话说的是土洋不分的,歌唱的是要出人命的…好不容易因为个高,被音乐老师选到了舞蹈队,结果半个月还学不会简单的“十六步”被音乐老师退回。我还自嘲说自己不光是没有艺术细胞,还没有艺术原子。

好在,我那时还有个优点,脸皮比较厚实。脸皮厚,就胆大,就不怕别人笑话,就敢做敢为。

率先在班级风琴上,用一指禅的功夫点着音符,虽然最终还是个一指禅,但居然敢自告奋勇的要帮一位有点害羞的女同学伴奏,她一句“谢谢你的美意”让大家笑话了我近三十年。

也是因为脸皮厚,我还加入了学校的“红叶”文学社。也假模假样的跟大家一起学习写影评、写诗、写小说。现在回想起来,我真佩服自己当年的勇气,竟然还能把这些文字示人,还把胡诌的《男孩子》交给同学在学校元旦晚会上朗诵。

也是凭着这种勇气,这种不要脸的精神,在同学的推荐下,还加入了安陆市影评协会,安陆市小小说创作协会。影评会活动不多,只是免费观看了几场。小小说协会活动不少,常有讲座,改稿会等,得到赵金禾(高中教材《毛遂不避嫌疑》作者)杨进(初中教材《送小龟回家》作者)等全国知名作家老师的指点,竟然在90年1月6日,在武汉《青年人报》上发表了小小说座《贞洁》更是在小小说协会会刊《野花》上发表了好几篇作品。

进校第一天,班主任王锦章老师就告诫我们:“师范师范,就是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不高,身不正,你将怎么为人师表?你将如何对得起学生叫你一声老师?”

所以,师范生活虽然丰富多彩,但根本的教学质量抓得还是不错的,对学生的课业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大家在学业上也是比较用心的。

第二任班主任就是语文老师王美山先生。仍然清晰的记得王美山老师上朱自清的《绿》这一课,作者惊诧于梅雨潭的绿,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他们;我们惊诧于王老师深情的讲述,王老师精当的分析招引着我们…而且,王老师当时还有一篇探究语文教学中的美学的文章(可惜,忘记了文章全名)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还选录在“获奖作品集”一书。这又给了我们莫大的激励:当老师就要当王老师这样“牛”的老师!要当这样的“牛”老师,就得有过硬的专业素质!

因而,三年的学习,见习,实习,大家都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最终全员毕业。在毕业典礼上,王老师寄语道:“教师是个良心的职业,你需要良好的心态,健康的身体;你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才能胜任!”

三、最朴实的信念坚守最平凡的事业

我从不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不赞赏教师如蜡烛,燃烧自己,点亮别人。我只是固执的认为:教师就是一份职业,是职业就要尊重,要对得起这个职业带给我的衣食所安。虽然不能锦衣玉食,但好在还是勉强能养家糊口。

最难忘的是我平生上的第一节课。那是实习期间,在杨兴中学上初二3班的《论雷峰塔的倒掉》本来分在赵棚小学实习,因为母校杨兴中学教师函授和请假,严重缺老师,所以我们四个人被临时调到杨兴中学实习

上课前一天,我几乎整夜没睡,用心的将上课可能说到的每一句话都写在备课本上,写了满满当当的一大本。第二天走上讲台,我觉得自己踩在棉花上,脚软绵绵的,身上冷汗淋漓。只能红着脸,结结巴巴的将备课本上的文字照读一遍。雷峰塔没倒,我自己到是要倒了。

学生先是有些奇怪的看着我,就有人站起来说:“老师,你是不是很紧张?不用紧张,你别想着是在上课,就想着我们是在聊天呗。”这一聊,我才慢慢的镇静下来,才拉近了我和他们的距离,才重拾了站讲台的信心。

一个月实习期满,我们要告别回校准备毕业考试,学生们一个个哭成泪人。我在学校走道的黑板上写了一片拙文《最后一课》没想到还有学生抄下来,竟然还在时隔二十多年后拍给我看。而且,很快,就有学生结伴到安陆师范去看望我们这些实习的老师。那时,真是感觉到一种巨大的幸福和自豪,也更坚定了我终生从教的信念。

“学生如此可爱,我怎能不全力以赴?”

正式分到母校工作的前夜,一字不识的老妈对我说:“当老师就要当不被人骂而被人尊敬的老师。你总不能教了书后,你在前面走,后面有人指着你的脊背说:就是那个老师,完全是误人子弟!”

近三十年了,亲的话一直在耳边,振聋发聩,令我不敢懈怠,让我敬畏每堂课!敬畏每一个学生!

近三十年了,我也曾有机会转到行政上,但始终忘不了平生第一堂课的学生给我的鼓励、信心和安慰,始终忘不了赵棚镇中那从初一带到初三毕业的首届学生给我的欢乐、骄傲和荣耀;让我始终下不了最终转行的决心。

近三十年了,我从公办教师到打工教师,从湖北到新疆,再到深圳,教小学生、教初中生、教高中生;教内地生、教少数民族生、教港澳台学生,始终不曾懈怠,始终不改初衷!

2018年9月10日,第34个教师节,做顺口溜,以表心志:

初执教鞭愣头青,二十九载霜染鬓。

半生漂泊无建树,一心耕耘有欢欣。

北域疆区曾栽苗,南国鹏城正育新。

廉颇未老尚能饭,黄忠古稀亦征行。

女生:蔡三莲、曹明菊、陈咏梅、胡万珍、胡红珍、胡惠明、李翠花、李启梅、李晓桃、秦荷莲、王绍琴、赵秋华、郑建霞、赵桂蓉;

男生:王培利、陈二庆、黄爱东、宋厚斌、肖昕、刘红卫、李方艾、杨金伟、李延舜、胡顺贵、邬志俊、彭修志、柳祯明、蔡登攀、张幼安、张荣臻、许明超、胡立林、侯修国、岳辉、张世强、何志国、彭、胡其军、王守强、周同元、杨伦耀。

2018年12月13日于深圳崇文学校

延伸 · 推荐

还赎宋根:青涩记忆天命回味,四十载同学情风雨不弃(原创)

班长签到呼大名。群主功建同学群。从此遥远不陌生。天涯海角漫。年少同食一锅饭。今生难忘母校情。朝思暮想青纯颜。魂牵梦绕读书声。岁月无情不饶人。曾经后生变老翁。窈窕少女亦如是。缕缕青丝成霜鬓。生活弄人各西...

难忘手足情一一湖铁机制二班毕业三十五年贵阳聚会掠影

份毕业三十五年同学聚会的,立刻拨动每位同学心底的那根弦。大家奔向贵阳,为了去见三十五年前分别的兄弟姐妹。三十七年前,份同样的录取书,将35名青春学子招进同座教室,我们就成了终生的同学。情同手足同窗两年...

.special_tag_wrap{clear:both;padding-top:40px;} .special_tag{padding:0 0 23px;border-top:1px solid #ddd;border-bottom:1px solid #ddd;} .special_tag a,.special_tag a:visited{color:#0f6b99;text-decoration:underline;} .special_tag_ttl{position:relative;top:-12px;float:left;padding:0 10px 0 0;background:#fff;font:18px/20px 微软雅黑;} .special_tag_cnt{clear:both;color:#888;font:16px/30px 微软雅黑;} .special_tag_tj .special_tag_ttl{color:#f33;} .special_tag_bk .special_tag_ttl{color:#1d87e4;} .special_tag_bj .special_tag_ttl{color:#96369f;} .special_tag_hg .special_tag_ttl{color:#f68b2d;} .special_tag_gd .special_tag_ttl{color:#09aa46;}

活血止痛的药有哪些
广州换锁
一个月的婴儿拉肚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