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养生

它不以消除症状为目的

中药养生  2020年01月06日  浏览:5 次

摘要:“辨气论治”是比“辨证论治”更高层次的思想和方法,它不以消除症状为目的,而是以“气平”为目的,诊断以脉诊为主,治疗以调气为目的,完全摆脱了“形”的制约。由于证是气运行的结果,直接调气,可以达到不治证而症消的目的。“灵枢”中的针脉体系和“伤寒论”中的“平脉辩证”皆属于“辨气论治”。

看病经常提 辨证论治 、 四诊合参 , 辨证 就是把四诊所收集的资料,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归根结底,辨证论治是以消除症状为目的,受形制约的诊疗方法。

辨气论治 是比 辨证论治 更高层次的思想和方法,它不以消除症状为目的,而是以 气平 为目的,诊断以脉诊为主,治疗以调气为目的,完全摆脱了 形 的制约。由于证是气运行的结果,直接调气,可以达到不治证而症消的目的。 灵枢 中的针脉体系和 伤寒论 中的 平脉辩证 皆属于 辨气论治 。

辨证论治 虽然被认为是中医最具特色的学术精髓,但这种说法的历史却很短暂。 辨证论治 作为中医固定术语,真正出现是在1955年任应秋先生在《中医杂志》上发表的《伟大的祖国医学的成就》一文: 祖国医学几千年来在临床治疗上能够解决问题,主要就是由于 辨证论治 治疗体系的建立。

此概念一出,立即得到了当时中医学界的拥护和响应。被当时的中医学界尊为泰斗的秦伯未先生于1957年在《江苏中医》上发表了《中医 辨证论治 概说》一文,认定 辨证论治 是中医普遍应用的一个诊疗规律,从认识证候到给予适当治疗,包含着完整的极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直到1974年出版的《中医学基础》四版教材才将 辨证论治 作为中医的 特色 之一写进了教科书: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另一特点。所谓 辨证 ,就是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 论治 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辨证论治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

辨证论治 高调推出的同时,却没有同时推出更能突出中医特色的 辨气论治 ,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辨气论治 不追求症状的消除,只要调气,有症状或者没症状都可以接受,有症状则排病,没症状则治未病,是经典中医 至简 之法。 辨气论治 是经典中医自洽体系的基本特征之一,针灵、药精、艾魂、琴神,都是在 辨气论治 这一比 辨证论治 更高的逻辑思想指导下所产生的上层技术方法。

盐酸帕罗西汀片,适应症为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反应性抑郁症。常见的抑郁症状:乏力、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食欲减退。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强迫症状:感受反复和持续的可引起明显焦虑的思想、冲动或想象、从而导致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常见的惊恐发作症状:心悸、出汗、气短、胸痛、恶心、麻刺感和濒死感。治疗社交恐怖症/

西藏治疗妇科医院哪家好
冠心病吃什么药最有效
类风湿性关节炎怎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