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养生

练好太极拳的十大要领

中药养生  2019年08月14日  浏览:7 次

摘要:以意引气的螺旋缠丝运动,亦合乎养生保健的中医理论。人体的经络互为表里,交联环绕,通过内缠丝外螺旋的运动,沟通周身奇经八脉、十二经、十五络,使气血流注,营卫周身,调节三焦平和阴阳,内壮脏腑,而又柔和骨节、肌腱、韧带,外强筋骨、皮肉。 功夫修养的十大要领,贯穿于整个太极拳实践的全过程。当然,由于太极拳的种类和流派繁多,笔者所介绍的内容,仅是从自身所理解的角度进行的阐述,希望对学练各家各派太极拳的朋友有所启发。

第一:虚灵顶劲气沉田

虚灵者,灵明也;顶劲者,内劲轻轻上拔,使清阳之气上升;气沉田即在运动中把人体能量,沉藏于丹田。其具体做法为:下颏回收找喉头,喉头向后向上找玉枕,玉枕向上找百会,百会虚悬,使周身上下内外连成一个整体。《十三势行功心解》说: 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

顶头悬要从 悬 字着眼,从 顶 字着手, 悬 的意思是虚领,属于柔, 顶 的意思是使颈直肌轻度收缩,属于刚,要处处有刚柔相济之意。虚灵顶劲决非硬顶,硬顶是僵劲,非真正的顶劲。顶劲上领,不可太过,太过则正气猛涌上头,血压升高,头重脚轻,足下不稳,扭转不灵,其脉不通,横气填胸,有损身体健康;顶劲又不可不及,不及则提不起精神,容易产生杂念。因此,太极拳理论指出: 中气上提,若有意,若无意,不轻不重,似有非有,若有若无,无过不及,折其中而已。

虚灵顶劲气沉田 所指的丹田是下丹田。理论认为,下丹田通,十二经十五络。故古代养生家认为,用心意集中于丹田内,先吸后呼,一吸百脉皆合,一呼百脉皆开,呼吸往来而百脉皆通,气血畅通百病皆除;又认为,将心意守住丹田,丹田即生气生血,气血充足,身体健壮而百病皆愈。所以,气沉丹田,不仅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也是太极拳健身的基本功。

在太极拳揉手(推手)中,头要自然向上领起,上虚下实,气沉落于小腹(下丹田),此时下盘稳健,周身中正,动作忽隐忽现,如物漂于水。如球滚于地,犹如不倒翁,即拳谱所云: 飘飘荡荡浪里钻,上轻下沉不倒颠。

第二:含胸拨背意内敛

含胸者,胸微内含;拔背者,尾闾下垂,百会上领,拉直脊柱;意内敛即精神不张扬。其具体做法:含胸时肩锁关节放松,两肩微向前合,两肋微敛,胸略内含,心气下降,自然形成横膈式深呼吸,促使腹腔内的器官受到时紧时松的腹压运动,不仅促进了血液循环和内脏机能之活动,而且对揉手(推手)之走化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当胸略内含时,背部肌肉即往下沉,两肩中间脊骨鼓起上提,这便是拔背。所以拔背能使肩背的部分肌肉得到更多的舒展,能使脊柱和脊柱两边的膀胱获得很好的锻炼。

意内敛就是太极拳古典著述所说的 全凭心意用功夫 。古人认为:心为一身运行之主宰,五官百骸无不听命于心,并以 意气君来骨肉臣 ,作形象比喻。按现代运动学的观点,全身皆受大脑中枢神经的指挥。盘拳走架或揉手时 意有所感 ,气必致动,这就是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 心 ,接到各感官系统传来的 信息 ,在一瞬间作出判断、处理,并将结果(指令)通过神经系统迅速地传导到各运动部位而做出的相应反应。

第三:沉肩坠肘松筋骨

沉肩者,肩松沉也;坠肘者,肘下坠矣;松筋骨,即松筋松骨。

沉肩指肩要松沉,肩松开下垂,即将两肩井穴下沉,两肩必须平齐,不可端起,反之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沉肩须将肩胛骨松开,使肩胛骨肌出现一个低洼,能使手臂增加长度,增大曲伸缠绕的灵活性。坠肘,就是肘要有往下松坠之意,垂肘的前提是沉肩,所以肘不能悬起,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肘关节是起重支点,肘与膝合又是外三合的重点;坠肘就是要使肘关节松开,上肢气血更加流通。若能做到 肘不贴肋 ,便有 松开我劲勿使屈 的强性和韧性。如白鹤亮翅,其手臂上举虽然超过肩部,而肘尖仍然使其有下垂之意,若是肘尖向上抬,那就是挨打的架子。坠肘是肱二头肌的轻度转动,使尺骨与桡骨进行绞剪式运动,通过对血管的交替挤压与放松,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循环系统的功能;肘要松垂,保持略低于腕的位置,要符合屈中求直和处处屈蓄有余的要求。沉肩坠肘能保护胸肋部的要害部分,并使攻防两宜。

松筋骨,要松开四肢百骸、八段九节。筋骨不松,经络受阻,意气受滞,则功夫不但不长,人到中年还会导致疾病缠身。如何松筋骨,其关键的关键就是松腰胯。

第四:松腰开窍旋之足

松腰者,腰松开也。腰松开了,一动全身无处不动。古人日: 命意源头在腰隙。 又日: 腰如车轴气如轮。 开窍者,打开也。

松腰的关键在于什么呢?先松胯,然后松膝、松踝,最后是松足,也就是 旋之于足 了。所以, 松腰开窍旋之足 这一要领,是针对腰胯与整个下肢而言的,并不是只讲腰与足。经典理论告诉我们,太极的功夫在脚下,必须练好脚下的功夫。

(一)足:足要求两脚虚实互用(五趾抓地则脚心虚,五趾舒展则脚心实),双脚各大小关节要逐一松开。

(二)踝:若要达到脚下轻灵,踝不松开是很难实现的。采取瑜伽锻炼和古代道家养生家所通常采用的双盘和金刚坐是松踝的好方法。

(三)膝:膝是大腿与小腿之间承上启下、阴阳变动之枢纽。转膝及上下蹲起等都是松膝的好方法。

(四)胯:站大马步桩是松胯的重要方法。

(五)腰:松腰有很多方法:如无极桩、直腿坐、俯身拱腰等法。腰松了,练拳时就能做到以腰为轴,旋转自如;腰松了,则对养生很有帮助。

第五:以意引气缠丝劲

以意者,心意也;缠丝劲,进如螺旋,退如抽丝。即螺旋劲,也叫抽丝劲。

以意引气的螺旋缠丝运动,亦合乎养生保健的中医理论。人体的经络互为表里,交联环绕,通过内缠丝外螺旋的运动,沟通周身奇经八脉、十二经、十五络,使气血流注,营卫周身,调节三焦平和阴阳,内壮脏腑,而又柔和骨节、肌腱、韧带,外强筋骨、皮肉。以意引气缠丝劲,只要精心修炼,日积月累,千锤百炼,刚柔相济,练就心如明镜,身似金刚,从 千变万化 达到 万紫千红 。

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

小儿肠痉挛腹痛临床症状

老年便秘怎么治疗

生物谷灯盏生脉胶囊怎么样

红河灯盏花有什么功效

红河灯盏花主要成分

灯盏花有什么作用

北京丰台国康中西医结合医院电话
海口治妇科好的专科医院
云南最好的治男科专科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