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化肥巨鳄带动行业洗牌
中药养生 2020年08月06日 浏览:0 次
贵港:化肥“巨鳄”带动行业“洗牌”
广西贵港讯(刘艺)贵港市水、铁、公联运可最大限度降低流通成本,英雄所见略同。继华润、台泥进驻,带动贵港市水泥产业转型升级之后,史丹利、芭田两家国内化肥行业巨鳄也相继落户贵港,引发该市化肥行业洗牌。日前,史丹利二期项目开工,投产后贵港市化肥生产能力将突破130万吨。 当前,史丹利、芭田两家化肥巨鳄采用最新的高塔生产工艺,改变了贵港市化肥行业规模小、技术落后等旧貌。史丹利化肥贵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凤涛给算起了经济账:高塔设备属于立式安装,占用土地少,与传统工艺相比,虽然同等规模设备投资略高,但是生产成本低。目前,我公司年产30万吨生产线,每年节能折标煤1.15万吨。与此同时,采用高塔工艺,使产品养分分布均匀,含氮比高,颗粒水分低,不易结块,利于作物吸收。在生产工程中,还加入生物酶制剂,可以有效抑制肥料中各种养分在土壤中的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化肥巨鳄的进驻,倒逼贵港市本地化肥企业通过新上设备和引进新技术,转型升级谋求错位发展。去年,贵港市丰收肥业有限公司投入180多万元,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生产控施肥。该企业总经理张宗平告诉:目前,传统化肥每年需要施3次肥;现在我们生产控施肥,每年只需施肥1次,肥料养分逐步释放,减少流失,降低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贵港市南风化肥则投资300万元,对复混肥车间进行改造升级,更新设备,提高质量。贵港市双丰化工实业有限公司转变经营模式,与本土小化肥企业抱团发展,年生产能力扩大至6万吨。据初步统计,贵港市化肥企业从2008年的26家缩减至目前12家,但化肥生产能力从原来不足30万吨跃升至100多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