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实现中医药服务社区全覆盖
中药养生 2019年06月28日 浏览:13 次
深圳市宝安区实现中医药服务社区全覆盖
革故鼎新,得宝而安。宝安,南海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历史悠久,人文深厚,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享有“深港文化之根”的美誉。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宝安已经成为深圳市的经济大区、产业大区和西部中心区。先后荣获“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全国结核病防治示范区”、“全国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等称号。2013年,宝安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203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3.6亿元,卫生投入达到8.36亿元。今日的宝安,是一个充满勃勃生机、散发着无限魅力的现代化城区!宝安的卫生事业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而文化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中医药事业也乘着经济快速发展的东风蓬勃发展!凯旋城社区居民张老伯因为脑溢血后遗症,这一年他每天都要去社康中心做中医推拿。刚开始他行动不便,每次都要家人接送,现在来回都可以自己慢慢地走了。社康中心就在小区里,家人也放心。经过治疗,老人家现在恢复得不错,还和帮自己推拿的中医技师成了忘年交。社康中心的推拿、针灸特别受欢迎,打个就能预约,既方便,收费也便宜,很受居民青睐。宝安区中医药资源丰富,目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疗机构达213家,包括1家中医院、6家综合医院中医科、1家中医专科医院、111家社康中心、6家中医馆、88所中医类诊所,形成了以宝安区中医院为龙头,各综合医院中医科为骨干“支撑”,各社康中心为基点“底”,各中医馆、中医门诊部、诊所为“补充”的三级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络。树龙头筑底中医药服务体系健全宝安区中医药事业的龙头是宝安区中医院,该院于2012年11月成功创建成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目前深圳市仅有两家三级甲等中医院,该院还是广东省中医名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拥有“国家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1个,“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3个及建设单位1个,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等高校和著名医院开展了全方位深入合作。2012年以来,该院引进了9名高端人才,其中国家级、省级学科带头人各1名,副省级学科带头人2名;拥有尹建平、王保林、刘师中、肖纯4位省级名中医;特聘了17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石学敏院士,定期来坐诊、查房和开展临床教学工作。除了区中医院,宝安区人民医院和另外5家综合医院都开设了中医科,分布在全区6个街道。这些医院的中医科各具特色,成为宝安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骨干单位。其中宝安区人民医院中医科是深圳市首批示范中医科,10余年来持续发展,已开放病床30张,年住院出院病人约1200人。由于学术氛围浓厚,他们在近5年内获得省中医药局课题1项、市级课题4项、区级课题7项,在国家、省、市级杂志上发表论文共80余篇,主编、参编出版专著4本。福永人民医院肛肠科远近闻名,是“广东省中医特色专科”、“深圳市中医特色专科”、“宝安区医学重点专科”。“把肛肠科这个通常只在省市级中医院和高校教学医院设置的二级分科专业,打造成今天这样的模样,主要得益于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持,同事们也花费了很多心血。”肛肠科有关负责人说。福永人民医院肛肠科成立后,连续13年保持零医疗事故、零差错、零纠纷。2013年,福永人民医院被评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近年来,该院与日本高野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开展了深入合作,其目标是打造深圳西部最大肛肠病专科,达到中西医并重治疗大肠肛门疾病的国内领先水平。宝安区是深圳的工业大区,常住人口数百万,单靠几家大医院,无法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而传统中医药一直深受群众喜爱,很多人患重病恢复期及慢性病也愿意采用中药调理的办法治疗。建立在全区各社区的社康中心,经过10多年的发展,点密集、布局合理、配套成熟,形成了15分钟就医圈。早在2006年,宝安即成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社区卫生服务在宝安实现了社区、人口全覆盖。 如今全区有4家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8月,区委区政府批准成立宝安区社区健康服务管理中心,将促进社康中心各项工作实施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各项服务水平。通过社康中心开展中医药工作深入社区、方便市民,实现社区和人口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借创建促发展基层中医药工作扎实推进2013年3月13日,宝安区正式启动了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出台了创建方案,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以宝安区副区长梁敏华为组长,区卫生和计生局、编办、发改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局、社保分局、药监分局分管领导为成员。全力推进中医药服务进基层,不断丰富中医药服务基层的内涵,努力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初步打造宝安区中医药服务体系。创建工作启动前,宝安区委区政府就非常重视基层中医药工作。2012年11月,宝安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实施意见》(1+4文件)(深宝发〔2012〕13号),将中医药工作列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区政府的重点工作,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予以人、财、物方面大力支持。区财政对中医药投入逐年提高。2011年,全区中医药事业费为5409万元,2012年为6029万元,增幅为11%,2013年提高为9057万元,增幅高达50%。2013年,近1亿元的中医药事业费,占了全区卫生投入比例11%,主要用于中医药基础条件建设、服务能力建设、人才培养、老年人和儿童中医管理、中医“治未病”等工作。宝安区委区政府还出台了《宝安区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试行)》、《宝安区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凤凰工程”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中医药人才到宝安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宝安区提出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六个“纳入”,即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2013年《宝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纳入《宝安区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纳入《宝安区社区健康服务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纳入《宝安区中医药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纳入卫生计生系统公立医院院长绩效考核(社康部分)项目。多年来,宝安区财政每年拨出500万元专项经费发展中医药事业。为了支持创建工作,深圳市卫计委也专门拨款50万元,宝安区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也拨出193万元用于创建工作。这些举措,为推进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经费保障。宝安区卫生和计生局有关人士介绍,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区的中医业务用房面积增加了约2万平方米。2012年全区中医病床总数为319张,2013年增加了220张,增幅近69%,投资1.8亿元新建区中医院住院大楼已经封顶,该住院大楼占地3784平方米,建筑面积26858.6平方米,将于2015年投入使用。宝安区还投资6000万元将原慢病院旧址改建成宝安区中医院康复中心。届时,全区中医病床数将达到881张。引优才重培训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宝安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迅猛势头以及浓厚的中医药氛围,吸引了熊继柏、梅国强、周福生、刘庆思等全国名老中医前来坐诊、带徒,陈贵珍、罗昌国、程宏辉等多名中医博士、博士后等高端人才落户宝安。2014年,全区各社康中心共设岗招聘了15名中医师、20名中医技师、11名全科规培学员充实到社区中医药队伍。目前,全区共有中医从业人员800人,其中100名中医执业医师长期工作在基层的社康中心,包括2位中医博士、12名中医硕士。目前全区参与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工作的111名社康中心均配备有1名以上中医师或至少有1名接受过系统中医药培训的临床医师,各社康中心均具备中医药服务功能。宝安区现有省级名中医5名,深圳市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1名,宝安区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10名,各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20名。2014年1月,经过自愿报名、各医疗卫生单位班子推荐、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审核、市级专家评审认定、最后向全社会公示等程序,宝安区遴选出第一批区级名中医,他们是区中医院的尹建平、金远林、欧显维、曾纪斌、宋银枝、叶仁群,区人民医院的谢峥伟,区中心医院(原西乡人民医院)的曾国禄、福永人民医院的郑伟琴、沙井人民医院的孟江。名医效应与柔性引才相映生辉,基层中医人才队伍的培训也不断加强,社康中心中医药人员参加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率达100%,临床类别医师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率达到90%以上。今年,全区开展了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12期,参加人员达1000余人次。中医体质辨识、天灸、熏洗敷贴、推拿按摩、儿童捏脊、耳压等多项适宜技术在社区得到推广。宝安区卫计局负责人介绍说,基层中医药工作在宝安能够扎实推进,在于顶层设计好、基层落实强。在创建过程中,宝安区卫计系统全体动员,市卫计委有关负责人亲自讲解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标准和要求,区委区政府和人大、政协领导也多次了解和关心创建工作开展情况。由区卫计局医政科、社妇办、区中医院人员组成的创建办,每季度都要到社康中心检查督导,每周召开例会,通报情况,督促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落到实处。中医养生受追捧创建成果惠及群众2013年7月和今年8月,宝安区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分别通过了深圳市和广东省的督查评估。在听取汇报后,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庆锋在发言中说,宝安区虽然中医药事业基础较好,但由于区域广、人口多,在100多家社康中心推广中医药服务,存在面广点多的很大压力,宝安区克服了困难,做出了成绩。在评审组与参会人员进行访谈环节,徐庆锋对区编办、发改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局等部门领导对中医药工作的熟悉程度颇为惊讶,他由衷地赞叹宝安区在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时确实做到了多部门协同、上下齐心。扎扎实实开展的创建工作,丰富了宝安区中医药工作的内涵,使中医药服务水平整体上得到极大提升。由于实现了中医药服务社区全覆盖,群众看医生难、看名医难现象在宝安开始改变。区卫计局和医疗机构会经常性地组织社区义诊活动,居民们在社区里常常会发现名医就在社区、就在自己身边。而区中医院的尹建平等省、市、区名中医还会定期到社康中心坐诊,社区居民不出远门就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中医药服务。社康中心的中医药服务,让居民们真切体会到了中医药的简、便、验、廉,并因此而喜欢上中医。宝安区共有111家社康中心参与创建工作,其中53家社康中心有中医科和中药房,比例达到52.3%;有8家社康中心设立了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装修风格凸显传统中医药文化特色,市民在素净典雅的环境中获得中医药优质服务。目前,全区已有3间社康中心达到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建立了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药房,配备相关中医诊疗设备和300种以上的中药饮片,提供中药煎药服务。另外108间社康中心按国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建设。各社康中心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增多、服务常态化。目前,13家社康中心能开展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其它社康中心能开展6项中医适宜技术。据统计,辖区社康百人中医药使用率达到33%,较创建前提高了13个百分点。社康中心针对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孕产妇以及亚健康人群等重点人群制定了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案,指导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功法、体质调养、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一系列养生保健活动,为岁儿童提供捏脊、推拿、穴位贴敷服务,为常住老年人提供中医体质辨识服务,针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产妇等人群进行中医药规范管理。各级医疗机构以群众容易理解、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系列专题讲座、中医药健康咨询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做努力。在多种活动中,医务人员发现中医体质辨识、肝肾养护、脾胃养护和元气养护等深受群众喜爱,效果也十分明显,社区居民休闲聊天,对药膳、药茶、药酒、药汤、药粥等养生保健药膳也津津乐道。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累计开展中医健康讲座248场,中医药义诊活动17次,参加居民累计达到6000多人次。医疗机构发放宣传折页2.4万份、健教处方3600本、宣传光盘1690张,宣传书籍16种2936本,制作中医宣传栏共388期,极大地普及了中医药保健常识,中医养生理念广泛深入人心。社区居民对中医药常识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均在90%以上。一斑窥豹,一叶知秋。宝安区委区政府对民生事业历来是大力支持、不吝投入。宝安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宝安区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工作为契机,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不会成为宝安医疗卫生事业止步不前的终点,而是标志着宝安将进入加大中医药服务基层力度、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的新里程,任重而道远。区委区政府会一如既往支持中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做到政策有落实、经费有保障,促进医疗卫生事业、促进中医药事业取得更大进步,让传统中医药文化之花在宝安盛开,造福宝安居民。
三岁宝宝脸发黄丁桂薏芽健脾凝胶怎么吃
月经不调推迟喝什么好月经不调日常注意什么
月经过多如何补血

- 上一篇: 刮痧痛不痛关键是看你通不通
- 下一篇 千斤拔批发
-
教学上篮上不进看看这个轻松避开对手盖帽
2020-08-05
-
疔疮的针灸疗法2
2019-07-16
-
早生白发用食疗
2019-07-16
-
四个化妆技巧伴你轻松过冬
2019-07-15
-
打一场肥肉反击战
2019-07-12
-
哪些肥胖病人适合拍打按摩减肥
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