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砭石疗法轻松帮你解决功能性消化不良作
中医诊断 2019年06月25日 浏览:9 次
本文导读: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规定为超过1个月或在12个月中累计超过12周。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属于中医学“痞满”、“胃痛”、“纳呆”、“郁证”等范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位在胃,涉及肝脾,脾胃虚弱为本,气滞血瘀、食积、痰湿等实邪为标。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规定为超过1个月或在12个月中累计超过12周。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属于中医学 痞满 、 胃痛 、 纳呆 、 郁证 等范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位在胃,涉及肝脾,脾胃虚弱为本,气滞血瘀、食积、痰湿等实邪为标。
【辨证】
临床上常见如下四种证型。
(1)饮食停滞
临床表现:胸脘满闷,痞塞不舒,嗳腐吞酸,或恶心呕吐,或大便不通,腹满拒按,舌苔厚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暴食多饮,饮食停滞,致胃中气机阻塞,故胸脘满闷、痞塞不舒;健运失司,腐熟无权,谷浊之气不得下行而上逆,所以暧腐吞酸或恶心呕吐;胃中饮食停滞,导致肠道传导受阻,故大便不通、腹满拒按;舌苔厚腻为食滞之象,脉弦滑为宿食之征。
(2)痰湿内阻
临床表现:胸脘痞塞,满闷不舒,头目眩晕,恶心欲吐,身重倦怠,或咳痰不爽,小便涩,舌苔腻,脉滑。
证候分析:脾不运化,痰湿内阻,胃气不降,则胸脘痞塞、满闷不舒、恶心欲吐、或咳痰不爽;水饮上犯,清阳之气不展,故头晕目眩;舌苔腻、脉滑为痰湿内阻之征。
( )肝郁气滞
临床表现:胸脘不舒,痞塞满闷,心烦易怒,两胁作胀,时作叹息,舌苔薄白,脉弦。
证候分析:肝主疏泄而主条达,若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胸脘不舒,痞塞满闷;邪乃肝之分野,而气多走窜游移,故两胁作胀;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故心烦易怒,时作叹息;舌苔薄白、脉弦均为肝气郁结之象。
(4)脾胃虚弱
临床表现:胸脘不舒,痞塞胀满,时满时减,喜热喜按,得温则舒,气短乏力,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弱无力。
证候分析:脾胃虚弱,中阳不振,水谷熟腐运化不及,故胸脘不舒、痞塞胀满、时满时减;寒得温则散,气得按而行,故喜热喜按、得温则舒;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故气短乏力、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弱无力乃脾胃虚弱、中气不足之象。
【砭石疗法】
(1)治则健脾和胃,疏肝理气。
(2)操作及处方
①温法:将砭板加热后取出置于胃脘部。
②推法:用热砭块沿胸骨前从上到下推。
③刮法:从天突到曲骨旋刮法(如下图)。
④点刺法:点刺中脘、天枢、大横、关元、气海、太冲等(如下图)。
⑤摩法:用砭具在腹部做摩法。
⑥振法:在腹部进行振法。
方义 运用砭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时,主要是利用了砭石的超生波作用和它的远红外作用。在通过与身体的刮擦,将这些有益物质传导到身体,起到治疗作用。砭石结合手法治疗,能够疏通经络,散结化瘀,通导全身,使其经络畅通,阴阳调和。中脘为胃经募穴,天枢为大肠募穴,大横为脾经穴,这三穴都位于腹部能调节胃肠功能。关元、气海为任脉穴,且位于腹部,能培补元气。太冲为肝经原穴,能疏肝理气。
作者:仲易。号:4949 525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家庭用血糖仪什么牌子好三诺血糖仪和罗氏血糖仪哪个好
什么牌子的血糖仪比较准

- 上一篇: 土豆可以连着皮一起吃吗会中毒吗
- 下一篇 益母草也能美容赶紧DIY试试吧
-
管理看房的时候需要看什么六大技巧需了解
2020-09-17
-
中药材价格陷入下跌通道
2019-07-15
-
四川中医药局组织专家赴雅安培训适宜技术
2019-07-15
-
泡脚方法不当会让你受罪
2019-07-13
-
地苏木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2
-
西瓜多次采收高产栽培技术
2019-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