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保健

佛教和傣医五蕴理论异同

中医保健  2019年09月15日  浏览:5 次

  佛教和傣医“五蕴”理论异同

  五蕴 为佛教概念,是梵文skandha的意译, 蕴 有积聚之意。

  佛教认为世界可分为器世界和有情世界(人属有情众生)。器世界以地、水、火、风为基本质,有情世界由心、物两大要素构成,分而言之,名为 五蕴 。一切物质现象为色蕴,受、想、行、识四蕴为心。

  色指实有之物质而言,有具体、抽象之别。任何色法皆不外地、水、火、风四大要素。 受蕴 为领纳种种顺逆境界而生起之各种感觉。可分为身受、心受两系,二者互相影响,相互为用。外境之事物,由理所构成的知觉与表象名 想蕴 。 行蕴 指人缘种种境界时,对外界环境产生的心理活动,并促使行为活动以成其事。 识蕴 为具有分辨功能的意识活动。能了解辨别一切,为有情精神活动之主体。

  佛教五蕴学说,是为了说明 人无我 ,即 人 没有实体,唯有假名。 我 只是各种五蕴要素的暂时和合,一切无常有为,皆因缘而生, 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 。

  傣医称 五蕴 为 夯塔档哈 ,认为人类由五种实体集合而成。其 五蕴 定义与佛教大同小异。但佛教传入傣族地区后,被傣医药吸收、借鉴其积极的、实体的成分,结合*生物组织结构和精神意识,将五蕴分为 心蕴 、 形体蕴 、 受蕴 、 知觉蕴 、 组织蕴 。

  据傣医文献《三界五蕴四元素》所述,由于男性和女性的支配,促成了五蕴形成的物质元素。 喃鞍宰 、 喃鞍英 (精子、卵子)一旦结合形成胚胎,五蕴便随着相继产生。

  傣医认为, 心 是一切精神活动的主体,具有主宰、统领、支配派生其他四蕴的作用,有知晓一切事物的生理功能,通过心蕴的特殊功能,使 眼识 、 耳识 等五识成为统一的有机体,是 夯塔档哈 中最重要的一个 夯塔 。

  形体蕴 傣语称 鲁巴夯塔 ,是正常人完整的各种组织器官所构成的机体外表和脏腑所影映出现的生命现象。包括 眼、耳、鼻、舌、身;男根、女根 等28种形体的形状和生理功能。

  受觉蕴 傣语称 皇湾哈 ,是精神、情志、思维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傣医认为如果精神、思维活动长期受到强烈持久的刺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组织蕴 傣语称 混夯 ,包括了全身组织的各部分,由32种器官、脏腑和其它物质结构所组成,系统地阐述了机体内五脏六腑各种组织结构、物质成分和生理功能。是人类一切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生起、聚合、发动、组合而成的复合物。

微店怎么用
宝宝脾虚吃什么食物
怎样创建微信小程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