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现在症之问寒热
中药方剂 2020年01月08日 浏览:3 次
问现在症之问寒热
寒,即怕冷,是病人的主观感觉,怕冷病人的体温不一定低于正常。临床上怕冷四种情况:凡病人无风自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感寒冷不缓解者,称为恶寒;若遇风觉冷,避之可缓者,称为恶风,常较恶寒为轻。若病人严重恶寒,并伴有全身战栗者,称为寒战,常较恶寒为重。若病人身寒怕冷,加衣覆被或近火取暖而怕冷能缓解者,称为畏寒。热,即发热,一般体温高于正常,但也包括某些病人体温正常,仅自觉全身或某一局部发热的主观感觉,如五心烦热等。寒与热的产生,主要取决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的阴阳盛衰两个方面。一般来说,邪气致病时,由寒为阴邪,其性清冷,故寒邪致病,则多见怕冷;热为阳邪,其性炎热,故热邪致病,则多见发热。在机体阴阳失调时,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由此可见,寒热是阴阳盛衰的表现,即寒为阴象,热为阳征。诚如张景岳所说:阴阳不可见,寒热见之。寒热者,阴阳之化也。询问病人怕冷与发热情况,则可辨别病邪的寒热性质和机体的阴阳盛衰变化。问寒热是指询问病人有无怕冷或发热的感觉。了解寒热情况,首先问病人有无怕冷或发热的症状。如有寒热症状,必须询问怕冷与发热是否同时出现;还应注意询问寒热的轻重,出现的时间,持续的长短及其兼症等。临床常见的寒热症状有恶寒发热、但热不寒、但寒不热、寒热往来四个类型。(一)恶寒发热恶寒发热是指病人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多见于外感病的表证阶段。其机理是外邪侵袭肌表,卫阳被遏,肌表失煦则恶寒;而邪气外束,汗孔闭塞,卫阳失于宣发,郁而发热。所以,恶寒与发热并见是诊断表证的重要依据。其中,外邪侵袭肌表,无论是否发热,恶寒则为必有之症,故有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说法。由于感受外邪的性质不同,所以寒热并见的症状又有轻重之别,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恶寒重,发热轻:即患者感觉恶寒明显,并有轻微发热。是外感风寒的特征,主风寒表证。由于寒为阴邪,袭表伤阳,故恶寒明显;但又因寒性凝滞,致使卫阳郁闭不宣,故同时出现轻微发热。2.发热重,恶寒轻:即患者发热较重,又感轻微怕冷。是外感风热的特征,主风热表证。由于风热为阳邪,致病则阳盛,阳盛则热,故发热较重;又因风热袭表,使腠理开泄,卫阳闭郁不甚,所以同时有轻微恶寒。3.发热轻而恶风:即患者感觉有轻微发热,并有遇风觉冷,避之可缓的症状。多因外感风邪所致,主伤风表证。由于风性开泄,腠理疏松,阳气郁遏不甚,所以发热和恶风皆轻。此外,外感表证的寒热轻重,不仅与病邪性质有关,而且和邪正盛衰有密切关系。如邪正俱盛者,恶寒发热皆较重;邪轻正衰者,恶寒发热均较轻;邪盛正衰者,多为恶寒重而发热轻。(二)但寒不热但寒不热是指病人只感怕冷而不觉发热的症状。其怕冷的产生,多为感受寒邪致病,或为阳气不足而阴寒内盛。根据发病急缓,病程长短,可分为:1.新病恶寒:病人突起恶寒,四肢不温,或伴有腹部冷痛,或咳喘痰鸣者,为里实寒证。多因感受寒邪较重,致使阳气郁遏,皮毛失其温煦所致。2.久病畏冷:病人经常畏寒肢冷,得温可缓,舌淡嫩,脉沉迟无力等,为里虚寒证。多因阳气虚衰,形体失于阳气温煦所致。(三)但热不寒病人只感发热,不觉怕冷,甚或反恶热者,称为但热不寒。多属阳盛阴虚的里热证。根据发热的轻重、时间、特点等不同,可分为壮热、潮热、微热三种类型:1.壮热:病人热势壮盛(体温39℃以上),持续不退,甚至不恶寒反恶热者,称为壮热。多因风寒入里化热,或风热内传,邪正相搏,阳热内盛,蒸达于外所致。常兼面赤,汗多,烦渴饮冷等热盛症状。多见于外感温热病气分阶段,属里实热证。2.潮热: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即按时发热,或按时热甚者,称为潮热。有口晡潮热、湿温潮热和阴虚潮热之分:(1)阳明潮热:病人的热势较高,但常于哺时(即申时,为下午3~5时)发热明显,或热势更甚者,因系胃肠燥热所致,故称之为阳明潮热,又称日晡潮热,常见于阳明腑实证。由于邪热入里,与胃肠燥热内结,故热势较高;而每至晡时,气血流注于胃肠阳明经,此时经气最旺,抗邪力最强,邪正相争最剧烈,故而此时发热更甚。病人常并见口渴饮冷,腹满硬痛,大便秘结等症。、(2)湿温潮热:病人午后发热明显,并有身热不扬(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等特点者,属于湿温发热。由于湿邪遏制,热难透达,湿郁热蒸,故身热不扬;午后阳气渐衰,阴气渐长,湿郁更甚,故而发热更严重。(3)阴虚潮热:病人每至午夜低热,其热自体内向体外透发者,称阴虚潮热,属阴虚内热证。其形成因阴液亏损,阴不制阳,相对阳盛,虚热内生,故见低热自内透发;而午夜之时,卫阳入里,内热更甚,故而发热明显。3.微热:发热不高,一般不超过38℃,或仅自觉发热者,称为微热。微热大多发热时间较长,病因较为复杂。常见有三种:(1)阴虚潮热:多为长期微热,其病机及意义如上所述。(2)气虚发热:表现长期微热,烦劳则甚。由于脾虚气陷,清阳不升,久郁而发热。主脾虚气陷证。(3)气郁发热:表现为情志不舒,时有微热。由于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所致。主肝气郁结证。(四)寒热往来寒热往来是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又称往来寒热。是邪正相争,互为进退的病理表现。临床常见两种类型:1.寒热往来,发无定时:即指病人恶寒发热,交替而作,无时间规律。常见于少阳病,半表半里证。其机制是外邪侵入,达半表半里阶段时,由于邪气虽不太盛,但正气也不太强,邪正相争,相持不下,邪胜则恶寒,正胜则发热,所以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2.寒热往来,发有定时:即寒战与高热交替发作,发有定时,每日一作,或二三日一作,并兼头痛剧烈、口渴、多汗等症,常见于疟疾;其机制是由于疟邪侵入人体,伏藏于半表半里之间,入与阴争则寒,出与阳争则热,故寒战与高热交替出现,休作有时。
云香精泡脚的好处安庆治疗牛皮癣方法
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

- 上一篇: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
- 下一篇 具有方便安全有效的特点
-
吃啥补啥的说法是否靠谱呢
2019-07-11
-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
2019-07-11
-
点按委中穴可放松腰背
2019-07-06
-
教你几款抗衰老的家常菜
2019-07-02
-
尖萼厚皮香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2
-
国家中医药局传达学习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
201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