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我们的湿态
中药方剂 2019年08月30日 浏览:6 次
摘要:外湿,多与气候环境有关。自然界气候反常,气象变化可成为致病因素。如气候潮湿,阴雨连绵,或久居湿地,冒雨涉水,触水劳作,湿邪皆可内渗致病。 湿气的定义
湿,是自然六邪之一,是致病的根源,在风、寒、暑、湿、燥、火这 六淫邪气 中,中医尤其怕湿邪,中医理论素有 千寒易退,一湿难除 的说法,湿性粘滞重浊,已伤阳气,而阳气乃生命之本。
湿气的区分
湿气有内湿和外湿之分
内湿,主要是由脾运化和输布津液的功能失调,引起水湿、浊在体内蓄积停滞致病。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均伤脾致湿。
外湿,多与气候环境有关。自然界气候反常,气象变化可成为致病因素。如气候潮湿,阴雨连绵,或久居湿地,冒雨涉水,触水劳作,湿邪皆可内渗致病。
湿气的判断
那如何判断 湿 呢?
湿 的程度不同,侵袭的部位不同,表现不同
符合2- 点即可判断为湿气体质
湿气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湿气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人长期被湿热毒困扰而浑然不觉。如果你伸出舌头,观察下舌头的边缘有锯齿或者有白白的,就像下面这种,那么你体内已经有湿气了。
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都如同隔靴搔痒。平时生活中常见的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慢性胃肠炎、慢性咽炎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都和湿邪有关。
中医认为,体湿的人容易出现疲劳、汗多、头重、四肢乏力、皮肤瘙痒、湿疹、腹胀等表现。这些毛病往往从西医上无法解释,今天带领大家学习了 湿 之后,相信你们便会恍然大悟。
如何避免湿气入体?
祖国医学认为,湿气是 万恶之邪 。它从来不是某个季节、某种人的 专利 。不少人认为阴冷潮湿的地方或者夏天闷热的桑拿天才有湿气,其实不然,只要找到机会,干燥的秋冬季湿气同样容易 发威 。此外,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与别的邪气 狼狈为奸 :湿气遇寒则成寒湿,遇热则为湿热,遇风则化为风湿,遇暑则为暑湿。
预防以下坏习惯,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湿气的入侵:
1.饮酒过量
祖国医学认为酒助湿邪,大量饮酒会助湿,是加重 湿 的关键因素,因此酒精尽量要少碰。
2.运动少
运动可以排出汗液、湿气、毒素。运动少的人常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大的表现。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身体还可能出现疾病。
.穿得少
只要风度,不要温度 的做法,很容易让湿邪侵入身体,特别是在秋冬季。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别太凉、洗头后要及时吹干。
4.睡不够
从中医角度来说,睡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睡好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睡觉,每天增加一些运动会让睡眠质量更高。
5.口味重
肠胃功能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油腻、过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炎症反应。比较咸的食物会导致人体内部水盐平衡破坏导致湿气在体内滞留。
6.爱吃凉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因此不宜过量食用,烹调时最好加入葱、姜来减弱蔬菜的寒凉性质。
7.不通风
一些生活细节也会导致周围环境和身体里的湿气加重,比如喜欢坐在地板上玩耍、长时间呆在密闭的房间里等。平时要适当开窗透气,特别是房间内潮气重时。
体内湿气重怎么祛除?
1.多运动
体内的湿气要排除最好就是通过运动,还能促进新陈代谢。
2.汗蒸
汗蒸有湿蒸干蒸之分,它能够促进身体的毒素排出,是一种 坐着就能够排毒 的活动,更适合一些 不大愿动 的朋友。
.薏仁赤小豆汤
薏仁与赤小豆都是没有什么味道的药材,这样的搭配煲成一锅当水喝,能够有效地去除体内的湿气,女孩子多喝更有助减少水肿!
4.清热去湿汤
用适量的茯苓、赤小豆、陈皮,加瘦肉或者猪骨煲汤,能够有效地起到清热作用并去湿,适合夏天饮用。
5.少吃盐,多健脾
重口味 会加重脾胃负担,惹来湿气,所以在饮食上要少吃多盐食物,多吃一些流质和五谷类食物。
用于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冬季型症,属血热或兼血瘀证。症见皮肤红斑、鳞屑、清润肥厚、瘙痒、心烦、口渴或口干、便秘、溲黄等。
小儿不吃饭怎么办孩子总流鼻血怎么回事
小孩健脾的食物有哪些

- 上一篇: 正宗铁锅炖鱼的做法
- 下一篇 人到中年学会拐弯是一种大智慧
-
吃啥补啥的说法是否靠谱呢
2019-07-11
-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
2019-07-11
-
点按委中穴可放松腰背
2019-07-06
-
教你几款抗衰老的家常菜
2019-07-02
-
尖萼厚皮香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2
-
国家中医药局传达学习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
201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