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大佬头脑风暴激进触网还是稳进容易
偏方秘方 2021年05月31日 浏览:5 次
近日,随着80余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二季报陆续披露完毕,率先触的货币型基金再度成为大赢家。据统计,得益于货币型基金规模的迅速膨胀,今年上半年货币型基金总收益达到371亿元,排在第二位的债券型基金仅获得投资收益145亿元,股票型、指数型和混合型产品的总收益则分别为-192亿元、-151亿元和-90亿元。
而从中报情况来看,最早搭乘“互联快车”的天弘基金凭借“余额宝”规模遥遥领先,今年上半年的经营数据让同行眼热,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15.98亿元和2.79亿元。短短一年时间,该公司净利润已翻了三倍。但业内也有不同声音认为,以货基主导的公募规模扩张模式不可持续,货基的“黄金时代”在利率市场化进程走完之后必将结束,公募业也将步入产品均衡发展的正轨。
与一年前还徘徊在“十字路口”对方向把握不定所不同的是,整个公募业对于互联金融在战略上基本都选择了高度重视和积极拥抱,但在战术上,究竟是稳进还是激进,不同公司仍存在明显的差异。
大佬争锋:主流还是补充
“我觉得现在大家对互联金融有点一拥而上,但真的到了遍地都是的地步吗?值得探讨和思考。”在日前举行的“2014中国资本市场高峰论坛”上,中银基金总经理李道滨认为,公募基金的本质功能还是资产管理,互联更多的是定位在渠道、服务和客户体验的创新。
易方达基金总经理刘晓艳则认为,稳进还是激进各有好处和弊端,积极主动在互联金融上进行投入,其成本并不算太高,在探索和摸索过后的体会将更深,而站在一边先观察再出手,则可能让动作更标准,或许能够一下子找到切入点。
“关键还是要想明白,互联平台在公募基金行业构成中是主流部分还是补充部分,但现在还不是特别好判断。”刘晓艳表示,如果互联平台足够开放,而金融体系又足够趋于往互联化发展的话,未来应该能够成为一种主流,但目前还涉及到很多理念、监管、技术手段方面的限制。随着个人身份确认的技术的进步,非现场技术有可能导致互联金融成为金融体系中相当举足轻重的部分,而不仅仅是补充的部分。
汇添富基金副总经理陈灿辉表示,在对于互联金融的态度上,是战略上积极、战术上摸着石头过河,并随时调整。“从目前基金渠道销售情况来看,传统的银行券商渠道、机构销售和电商销售呈现三分天下的格局,还并不存在谁代替谁的问题。”
在余额宝产品运营上深有感触并尝到“甜头”,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周晓明的态度更为明确:顺应技术进步和客户需求演变的体验,能够生存发展,不顺应将会遭到淘汰,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很容易单手握持。整理了几款市场上热门的7英寸通话平板 周晓明透露,天弘基金在过去一年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建立大数据中心,为余额宝一亿多的用户进行全样本的分析。从目前分析结果来看,在客户的地域分布上,与传统金融所不同的是,余额宝在二三线城市、西部省份的渗透率很高;而从客户年龄上来说,去年平均年龄是28岁,今年是29岁。“五年以后,从我们的客户人群来说,80后进入主流,90后也进入社会前台,这些人可能变成新的财富阶层。”周晓明表示,观测这些人的生活形态可以有助于资产管理机构充分把握趋势,互联金融未来对产品设计端会有很大影响。
未来图景:融合共生
谈及对于未来公募基金行业在互联方面的发展趋势,与会的基金业大佬则达成了“融合共生”的共识。
阳光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总监马翔指出,五年以后是金融行业面临互联挑战最大的时候,目前传统金融企业还有宝贵的时间窗口去适应。互联的金融产品定位是否仅仅是低价值产品,未来是否能够摸索出高价值互联产品形态,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发力方向。
刘晓艳则认为,基于互联的量化投资未来可能会更多地替代主动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面对普通用户的面积会扩大,也是两个重要的趋势。
招商证券副总裁丁安华预测,从IT特定的行业特性来讲,未来三五年,资产管理行业以普惠型的销售或服务而胜出的赢家不会很多,先跑一步就步步领先。但这并不代表着失败者就很多,大部分资产管理机构会把互联作为一个辅助功能。
“不会说清一色大家都变成互联金融的公司,或者都是用互联方式来做事。有些产品形态需要充分互联化,但是有一些追求超额收益的产品或者更多地会从互联中汲取到数据来判断投资。”周晓明认为,相较于目前对货币基金的一拥而上,基金行业在五年之后将会有更丰富的参与互联方式的呈现。
铜仁白癜风治疗医院兰州治妇科哪家医院好济南包皮过长治疗多少钱西宁白癜风医院西安治疗妇科费用
成都治男科医院

- 上一篇: 公募基金首现协议受让上市公司股份永恒
- 下一篇 公募布局产品线分级基金成新宠权衡
-
有益于脑的中药
2019-07-15
-
2017年度网络广泛传播的十大养生谣言
2019-07-11
-
针灸治疗中风越早越好21
2019-07-07
-
李时珍教育基金会筹备会议在蕲春召开
2019-07-06
-
消痤疮可按摩三焦
2019-06-28
-
企校联手宛西制药践行中医药人才培养大计
201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