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诊断

练拳与养功

中医诊断  2019年08月12日  浏览:9 次

摘要:我们道家讲究“行立坐卧,处处是功夫”。行立坐卧也叫四威仪。意谓人体四种状态的重要性。“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 练拳这两个字,我们常听也常说。

拳术是一种运动。练拳自然也就应该是于运动中去练,怎么能哗众取宠的说 拳于静中练 呢?

不然!

十三势行功歌 中说: 静中触动动犹静。 一句话里, 静 字一首一尾。起由它,终也由它。这叫什么?这叫根本。拳术如大树 根本固,而后才能枝叶荣。不明内静的动,非的真动。

从我们道家的宇宙观来看,天地间没有绝对不动者。那么,拳术当中的静岂不就是谬论?此亦不然!

天地间确实没有绝对不动者。但是,却有相对不动者。我所说的 静 就是拳术当中,相对于外部的动而言的。譬如,外部无论怎么变化,变动,但是内里却要相对保持一个镇静。而这不仅仅是指方面而言,还暗指中定的功夫。即所谓的: 磨转心不转 。

所以,拳谱中提纲擎领的说: 身虽动,心贵静。 言简而意赅。诚不欺我!可是,大家是否揣摩过身体的动来源于哪里?可以肯定,身体不是自发的,也不是随意的动吧?那么,身动的源头是什么呢?是 意 啊!没有意识的指令,身体肯定不会有相应的变动。尤其,太极拳的动有着非常严谨的规矩要领,自然就更加的需要意识的有序调动了。

所以, 用意不用力 说的也有这层的道理。不是不用力,而是不用拙力,不可过力。而且即使使用,锤炼那个不大不小的正正好好的力也仍然是需要意的控制的。由此可知, 意 是因,劲是果。拳谚对此不是有所总结嘛: 意到 气到 力到。

由上可知, 意 是动的无可质疑。可它的来源又是什么呢?来源于 神 。就是精神。说到精神,让人感觉非常的形而上学 抽象,空洞。其实,拳术里的精神指的就是人的中枢。没必要把它弄的玄而又玄,神乎其神。拳谱里说: 神为主帅。 这一句话就把精神的性质定义了。即,神是不动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可以随便考证,两军交战,主帅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坐镇中军(中枢神经系统)运筹帷幄的。所以,神是 静而不动 的。但是指令都是从它这发出去和向它这汇集的。意就像一个传令兵来来回回的跑动送信儿。就是这么简而又简的练拳原理。所以,从这一点上再一次的印证了 拳于静中练 的说法的成立。

而有关神、形、意、气的内容在我之前于 悦太极 平台上发的文章中有过交代,于此就不再赘述。

总的来说,练拳虽然是动的,但根本却是来自于内部的 静 。因此,太极拳术示之以人的是儒雅之风,文明之感。它充分的体现了中华民族与人为善的优良传统,也极为符合文化,文明极被推崇的今天。

那么, 功在动中养 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练太极的讲究一个 度 字。 度 ,在太极拳的术语当中也就是所谓的 无过不及 。这个 度 不仅仅是指拳术的本身在体和用当中的操持火候。还包括练习的时长。一年分四季,四季各不同。人体就是天地自然的缩影,当然也不可避免的有着极为明显的规律,即生、长、收、藏。

那么,如果类似很职业化的在一天当中占用长时间的练拳,是肯定违背人体生理周期规律的。而且,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生活,工作等等因素也决定了超过一个小时的练拳都是基本不现实的。那么,我在这里就简单说一说大多数太极拳爱好者们应该怎么办。

或许有人会说,数量决定质量。但是,这个看似很赋有哲理,甚至科学道理的话却值得商榷与推敲。毕竟,没有质量的数量无非就是个数字。而在能够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练太极拳也不必过于追求数量和时长。因为,过犹不及!所以,我们要明白度的重要性和掌握度的深邃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

那么,练拳的时间如果不是很长是否又是不及,从而影响我们每个人想要达到的不同效果呢?当然!那么,怎么能够在过与不及的两端之间寻找到一个最佳长功点呢?

无它!将之生活化,日常化。即,将拳理坚定的贯穿于平时的生活与工作当中。就可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还不耽误我们平时做任何的事。这样,我们就相当于把太极拳这种拳术运动逐渐演绎成了一个人的太极人生。

怎么具体来做呢?我们道家讲究 行立坐卧,处处是功夫 。行立坐卧也叫四威仪。意谓人体四种状态的重要性。 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 这是大家耳闻能详的武术谚语。但是,太极拳与之有所不同。

行。缓行最为倡导和适宜,因为有助于调气和养气。如果有急事而疾行,也要尽其可能的别提气。这样久了才会形成一种沉气的身体记忆。才能于突发事件当中沉得住气。能气沉丹田,腰才能为主宰。《心会论》说的很是明白: 腰为第一主宰,丹田为第一宾辅。 腰是太极拳应对外来之力时化发的关键。

立。早晨起来洗脸,要牢记松腰松膝。弯腰的时候,身体的重量要往两个小腿到脚上放。这样,重心随之也会发生位移的变化,以此保证上下,前后,左右的安舒。这是变相的练根。拳谱里说: 步以优为舒。 这样久了才会形成落地生根的身体记忆。是生成中定劲的必备条件之一。中定劲的形成来自于身法的中正,中正后面还有一个标准与否的衡量词:安舒。脚下不舒服,非真中正。

坐。坐着工作的时候,头容自然正直,松肩含胸,松腰后靠,小腿尽量与地面垂直。这与正常工作并不矛盾。这些要领放到一起做有助于气贴脊背,为形成背弓创造有利条件。拳谱对此说的很是明白: 身形腰顶岂可无?缺一何必费功夫。腰顶穷研生不已,身形顺我自伸舒。舍此真理终何极?十年数载亦糊涂!

卧。躺下是解放身体四肢最好的方式。平卧的时候,两腿自然伸展,两手手心向下置于身体两侧。然后有意识的放长手指和脚趾向指(趾)尖方向的拔长伸展。这么做有助于往梢节 贯气 。通过 用意不用力 强化意识对身体内部气血的调配能力。

以上这些日常里的注意事项都是极为符合拳理的,练拳的时候也正是如此去做的!而这么长久的坚持去做,看似没有练拳,实际却是练拳。但因为没有刻意的去练招式,同时还可分心做其它的事情,不耽误生活和工作等等。所以,我们管这种日常生活里的 动 称之为养。

拳于静中练功在动中养。这是太极拳本身就有的特性。只是在于我们怎么去理解和发现。并如何以更为广阔的视野和胸怀去对待。太极是一种理,适用于世间的一切。只要不偏离这个理而形成的法就没有一定的局限。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量体裁衣。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前人说的好: 法无定法,理惟一贯!

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仅在至少一种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失败的情况下使用。可用于慢性关节炎(如骨关节炎等)的疼痛、手术和急性创伤后的疼痛、原发性痛经的症状治疗。

生物谷灯盏花特点

骨关节炎能否练瑜伽

妇科引起的尿频怎么治疗

5岁小孩不爱吃饭怎么办

宝宝便秘吃的药

宝宝不消化吃什么食物

广西哪家医院治性病
青海最好的专科医院治白癜风
郑州专治癫痫哪家医院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