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全硬水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 2019年10月19日 浏览:4 次
摘要:硬水黄连【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止痢。主主治黄疸;痢疾;肺热咳嗽;目赤肿痛,鼻疳
【出处】
出自《四川志》。
1.《百草镜》:水黄连,打箭炉出者,形细长,少硬刺,较重于他连,以皮肉带青色者为佳。出小西天者,色黑有毛者佳,无毛光黄者次之。
2.《纲目拾遗》:川中一种黄连,生于泽旁,周身有黄毛,如狗脊毛状,名水黄连,颇细小。市人以之伪充真川连出售。
【拼音名】Y nɡShuǐHu nɡLi n
【英文名】rootofShortstalkslimptopMeadowrue
【别名】水黄连、金鸡脚下黄、硬杆水黄连、黄脚鸡
【来源】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短梗箭头唐松草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vipesHara[nL.]
采收和储藏:栽培 -4年即可采收,春、秋季将根挖出,剪下地上茎叶,洗去泥土,分别晒干。
【原形态】短梗箭头唐松草,多年生草本,高cm,全株无毛。茎直立,不分枝或有向上的分枝。叶互生;茎下部叶有稍长柄,上部叶无柄;茎生叶向上近直展,为二至三回三出复叶,茎下部叶片长达20cm;小叶楔状倒卵形、楔形或狭菱形,长1..,宽0.cm,基部狭楔形或圆形, 裂,裂片狭三角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税尖,下面脉隆起,脉明显。圆锥花序长9- 0cm,分枝近直展;花两性,花梗长mm;萼片4,花瓣状,卵形,长约2mm,白色,早落;花瓣无;雄蕊多数,花丝丝状,花药狭长圆形,长约2mm,先端有短尖头;心皮,柱头宽三角形。瘦果狭卵形,长约 mm,有8条纵肋,果梗短,或与瘦果近等长。花期月,果期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平原或低山草地、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及 、辽宁、陕西、甘肃、青海、湖北、四川。
【栽培】
1.生物学特性喜凉爽湿润气候。适应性较强,高山和平原都可生长,常野生在向阳山坡、林边、路旁草丛中。宜肥沃的砂质壤土和腐植质壤土栽培。
2.栽培技术用种子、分根繁殖。种子塑殖:于 月播种育苗,按行距2 -27cm开横沟,深约6cm,播幅约10cm,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分根繁殖:在冬季或早春进行,挖起老蔸,抖去泥土,按株丛大小切成几个小蔸,按行株距45cm 0cm开穴栽种。
.田间管理栽后每年中耕除草4次,追肥 次。
【性状】性状鉴别根茎由数个结节连生。细根数至数十条密生于根茎下,长cm,直径mm;表面土黄色,外皮脱落处浅黄色;质较软,断面纤维性。气微,味苦。
【化学成份】根含箭头唐松草米定碱(thaliesimidine),小檗碱(berberine),小唐松草宁碱(thalicminine),香唐松草碱(thalfoetid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鹤氏唐松草碱(hernandezine),芬氏唐松草碱(thalidezine),箭头唐松草碱(thalcimine),唐松草洒明碱(thalisamine),隐品碱(cryptopine),小檗胺(berbam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唐松草星碱(thalictrisine),异芬氏唐松草碱(isothalidezine),箭头唐松草定碱(thalsimidine,thalcimidine),唐松草酸(thalictricacid)。
【药理作用】箭头唐松草碱对小鼠有镇静作用,对可拉唑(Corazol150mg/kg腹腔注射)虽无保护作用,但可延长环己巴比妥之睡眠时间达2倍,此剂量(500mg/kg皮下注射)不影响体温,如加倍剂量则可使体温在2小时内下降2..7℃,于18小时内下降5..0℃。对麻醉猫mg/kg静脉注射可使血压下降mm汞柱,同时心率变慢,心收缩振幅加大,10mg/kg则可致死。对胆碱能受体影响很轻,不改变肾上腺素之反应。5mg/kg有轻度的抗肾上腺素作用,在猫小肠及子宫标本上有轻度拟胆碱样作用。在10(-4)浓度时有解痉作用。鹤氏唐松草碱1- mg/kg静脉注射于猫,可引起血压短暂下降并导致死亡。对小鼠之半数致死量为282mg/kg。唐松草属中尚含有抗肿瘤的生物碱。
【炮制】净制:去杂质、洗净。切制:除去杂质、切段晒干。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肝;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利湿退黄;止痢。主主治黄疸;痢疾;肺热;目赤肿痛,鼻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根 -9g;全草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涂。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附方】①治大叶性肺炎:箭头唐松草五钱(或根三钱),葶苈子三钱,甘草二钱。水煎服。②治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箭头唐松草根,蝉蜕、旋覆花各一钱五分。水煎服。③治痢疾:箭头唐松草、马齿苋各五钱。水煎服。(①方以下出《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④治鼻疳:百部三钱(切片晒干。炒,取净末二钱),地骨(净炒)二钱,五倍子(炒)、(炒)、甘草(炒)各二钱,水黄连(切片,炒)一钱。共为末。如鼻疳烂通孔者,以此调香油搽。(《纲目拾遗》)
【各家论述】
1.《纲目拾遗》:治鼻疳。
2.《分类草药性》:治五种黄疸,哮吼喘急,解热毒,涂火疮。
.《四川中药志》:消肿,去湿及解毒。治五种黄疸,腹痛泻痢,目赤红肿,咳嗽气喘,涂热毒疮。
【摘录】《中华本草》
(医药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幼儿小便黄怎么注册微商城
免费小程序开发平台

- 上一篇: 补肾小功法每天做
- 下一篇 最不健康的10种营养食物
-
吃啥补啥的说法是否靠谱呢
2019-07-11
-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
2019-07-11
-
点按委中穴可放松腰背
2019-07-06
-
教你几款抗衰老的家常菜
2019-07-02
-
尖萼厚皮香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2
-
国家中医药局传达学习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
201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