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盘点2018这一年总有一些科技成果让国人
药膳食疗 2020年09月05日 浏览:4 次
千龙综合报道 北斗系统正式提供全球服务、嫦娥四号探月、体细胞克隆猴诞生2018年,中国科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和突破,在世界科技舞台的聚光灯下,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一起来回顾一下,2018年我国都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科技创新成果吧。
北斗系统正式提供全球服务
12月27日,国务院办公室召开发布会。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言人冉承其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截至2018年12月,北斗系统在轨工作卫星共33颗,包含15颗北斗二号卫星和18颗北斗三号卫星。
2019年至2020年,我国还将发射11颗北斗三号卫星和1颗北斗二号卫星,在巩固亚太区域服务同时,还将进一步提升全球服务性能。
根据计划,我国将于2020年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组建设,2035年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
嫦娥四号探访月背
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着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升空,开启了月球探测新旅程。
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顺利上天。它将前往月球永远背对地球的那一面。
和以往不同,嫦娥四号任务的科学目标都将在月球背面完成,包括实现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探测,月球背面巡视区浅层结构探测等。该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表示,因为过去没有别的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降落过,所以不论是探地形还是探月壤成分,都将是人类首次获得一手数据。
和嫦娥三号相比,嫦娥四号着陆精度的要求更高,并要采取几乎垂直的降落方式。嫦娥四号的首选着陆地点,是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部的冯卡门撞击坑。该着陆区面积比虹湾地区小了许多,但是月球背面山峰林立、大坑套小坑,很难找出更大、更平坦的地方供嫦娥四号安身。
月球背面可以屏蔽地球无线电干扰,对许多科学研究项目来说具有天然优势。根据科学目标和着陆区域的变化,科研团队为嫦娥四号配备了8台有效载荷。其中,着陆器携带了地形地貌相机、降落相机、低频射电频谱仪等,巡视器装有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测月雷达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专家介绍,嫦娥四号实施月球背面软着陆巡视探测,不是简单地落在月背的一小步,而是中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一大步,是中国航天从并跑迈向领跑的一大步,对我国跨入世界深空探测先进国家的行列,促进深空探测后续任务的实施,都具有重大意义。
港珠澳大桥开通创多项工程纪录
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这是建筑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
很少有一座桥的开通如此吸引全国的注视,很多人只为去桥上看看,专门安排一趟行程。
它就是建筑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它创造了一连串世界纪录:
全长55公里:世界最长跨海大桥。
15公里的全钢结构钢箱梁:世界最长钢铁大桥。钢材用量相当于60座埃菲尔铁塔。
海底沉管隧道全长6.7公里:世界最长海底隧道。
沉管隧道每节长180米,重约8万吨:世界最大沉管隧道。
隧道最深处在海平面以下48米,也是世界纪录
跨越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它集桥、岛、隧于一体,从设计到建设前后历时14年,攻克一系列难题。比如大桥设计东西两个人工岛,用海底沉管隧道连接。隧道由33个巨型沉管组成。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米至48米无人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内,精准程度史无前例。
一连串极限施工保证了设计实现:世界最大起重船,单臂固定起吊1.2万吨;全世界最大深水碎石整平装备,全自动化铺设碎石基床;世界首创的深插钢圆筒快速筑岛,221天成岛
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寿命长达120年,打破了国内大桥的百年寿命惯例。钢管桩确保在海泥中120年不损坏,是一个工程奇迹。它还能抗8级地震,16级台风。今年几次超强台风丝毫未撼动它。
另外,港珠澳大桥是积木搭出来的。工厂预制桥墩、桥面、钢箱梁和钢管桩,风平浪静时现场组装,首次在如此大工程实现这一模式。
AG600水陆两栖飞机成功实现水上试飞
2018年10月20日,鲲龙AG600滑入水中。当日9时05分,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江苏常州人。儿时孟波家附近有家澡堂0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成功实现水上首飞起降。
10月2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成功实现水上首飞。
鲲龙AG600作为我国国产大飞机三剑客之一,也是世界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自诞生伊始就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弦。至此,中国大飞机终于迈出上天入海完整步伐,建设航空强国轮廓愈发明晰。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的陆上、水上成功首飞,是继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运输机运20实现交付列装、C919大型客机实现首飞之后,在大飞机领域取得的又一个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空白,为我国大飞机家族再添一名强有力的重量级选手。
首例哺乳动物雄雄生子
雌性双亲产下的健康小鼠,长大成年后又有了自己的后代。
昆虫、鱼类、爬行类和鸟类都有单性生殖的例子。哺乳动物却做不到。然而,人类打破了自然的藩篱。中国科学家10月发表论文说,他们成功培育出了双亲都是雌性或雄性的小鼠,其中双母亲小鼠健康生长到成年,还能繁育下一代。而双父亲小鼠则是世界首例。
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中,大约100个基因是印记基因,当精卵合一,印记基因仅有一份激活,另一份沉默。所以单性生殖会让一部分必要基因失去活性,胚胎无法发育。
2004年,日本科学家曾敲除未成熟卵子中的印记基因培育出双母亲小鼠,叫辉月姬。但400多个胚胎只诞生10只幼崽,其中只有一只长大。
此次,中科院动物所用CRISPR技术,敲除了雌鼠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的3个印记较多的基因区域(这种干细胞的印记本来就少;它像生殖细胞一样只含一套染色体,但可以分裂和分化),将其注入另一雌鼠的卵细胞前体,再诱导胚胎发育,最终从210个胚胎中培公布出来育出29只健康小鼠。
用同类方法,动物所还培育出12只双父亲小鼠:敲除雄性小鼠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的7个基因印记,将它与另一只雄性小鼠的精子注入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再找一只雌性小鼠代孕。但双父亲小鼠出生后仅存活48小时。
一位国际同行评论说:在哺乳动物身上还可以有这样的操作,真的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中国超级显微镜登场
中国散裂中子源靶心全貌。
8月23日,有着超级显微镜之称的国之重器散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行。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英美日三国之后,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所谓散裂中子源,就是一个用中子来了解微观世界的工具。中子不带电且对某些原子核非常敏感的特性,让它能够拍摄到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内部运动规律,因此成了科学家探测各种物质分子内部结构的探针。
目前,全球建成的散裂中子源装置共有4个,其他3个分别为英国散裂中子源ISIS、美国散裂中子源SNS和日本散裂中子源J-PARC。散裂中子源对中国探索前沿科学问题、攻克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有重要意义。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十二大科学装置之首。它总投资23亿元,包括一台直线加速器、一台快循环同步加速器、一个靶站,以及一期建设的三台不同类型的中子谱仪。
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国产化率超过90%,它的制造直接拉升了中国在磁铁、电源、探测器和电子学方面的水准。
首只体细胞克隆猴诞生
1月,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所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培育出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华华。
本世纪初,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一位科学家曾经预言,用体细胞克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事实上,自1997年克隆羊多莉诞生后,马、牛、猪、骆驼等许多哺乳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也相继成功,但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没有解决。没有克隆猴,就很难建立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直到2018年1月,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所宣布,他们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培育出两只克隆猴中中华华。
克隆猴的诞生突破了3大难题:熟练去核、细胞程序的精准把控以及使体细胞核担任生殖细胞的角色。如果说前两者需要滴水石穿的功夫,后者则需要拨云见日的机缘。
有了克隆猴,中国将率先建立起可有效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未来可在一年时间内,培育大批遗传背景相同的模型猴。这既能满足脑疾病和脑高级认知功能研究的迫切需要,又可广泛应用于新药测试。
宝宝拉几次算拉肚子品牌医药
肠道病

- 上一篇: 改孙晓东以电商经销商推进销量提升
- 下一篇 改我国首台自主研发高端服务器上市
-
2015年NBA夏季签约交易汇总03老将
2020-08-06
-
针灸结合标准疗法可有效治头痛成本低
2019-07-16
-
大叶铁包金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7
-
百合的养生价值有哪些
2019-07-07
-
小棕包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6
-
冬季嘴唇干裂要怎么防治
2019-07-02